[发明专利]电子装置及其调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8366.4 | 申请日: | 201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8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沈玟璋;曾绪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H3/04 | 分类号: | H03H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史新宏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装置 及其 调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及其调整方法,且特别涉及一种振动强度不受压电材料退极化影响的电子装置及其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性的需求及科技的进步,手机的功能亦随之一日千里,而其不变的是强调科技与人性的互动,针对此项,最直接的就是当使用屏幕上的某些功能或玩游戏时亦希望手机也能适时地予以回应,好让人与手机能有更进一步的互动,而最直接的回应之一就是手机允予适当的振动。目前使手机振动的方式不外乎就是利用偏轴转动惯量(Eccentric Rotating Mass,ERM)或压电(piezo)元件来达到振动的效果,如果为达到较快速的反应,压电元件为其较佳的选择。压电元件的驱动方式为利用跨加电压于压电材料两端形成电场驱使压电元件振动,而随着跨加电压愈大其振动强度(vibration strength)亦愈大,但随着电场长时间操作下使得压电材料会有退极化的问题产生,使得振动强度变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及其振动强度调整方法,可使电子装置的振动强度不因压电材料退极化的影响而变小。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压电元件、一电容传感器、一控制单元以及一驱动单元。其中压电元件依据驱动电压而产生振动。电容传感器耦合于压电元件的两侧,以感测该压电元件的两侧间的一电容值。控制单元耦接电容传感器,依据上述电容值与预设电容值输出调整电压。驱动单元耦接控制单元与压电元件,依据调整电压与预设电压输出驱动电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控制单元计算电容值与预设电容值的差值,并据以输出调整电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容传感器包括一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分别设置于压电元件的两侧,上述电容值产生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装置调整方法,其中电子装置包括用以产生振动的一压电元件,以及设置于压电元件两侧的电容传感器,电子装置调整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检测压电元件的两侧间的一电容值。依据上述电容值与预设电容值输出调整电压。依据调整电压与预设电压输出驱动电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依据电容值与预设电容值输出调整电压的步骤包括下列步骤。计算电容值与预设电容值的差值。依据差值输出调整电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驱动电压为调整电压与预设电压的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压电元件的材质包括石英、电气石、氧化锌、聚合物、陶瓷材料或复合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预设电容值为压电元件未出现退极化情形时所检测到的电容值,预设电压为压电元件未出现退极化情形时驱动压电元件的电压。
基于上述,本发明依据检测设置于压电元件两侧的电容传感器所检测得到的电容值与预设电容值来产生调整电压,并依据此调整电压来产生驱动压电元件的驱动电压,以避免压电材料的退极化问题影响到压电元件的振动强度。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绘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调整方法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电子装置
102:压电元件
104:电容传感器
104a、104b:电极
106:控制单元
108:驱动单元
Va:调整电压
Vs:预设电压
Vd:驱动电压
S202~S206:电子装置的振动强度调整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绘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电子装置100包括一压电元件102、一电容传感器104、一控制单元106以及一驱动单元108。压电材料具有电能-机械能的转换特性,当其受到电压驱动时会产生机械应力,因而发生形变,进而产生振动的效果,其可例如以石英、电气石、氧化锌、聚合物、陶瓷材料或复合材料等压电材料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电容传感器104耦合于压电元件102的两侧,以感测压电元件102的两侧间的一电容值。进一步来说,电容传感器104可包括一第一电极104a以及一第二电极104b,其中第一电极104a以及第二电极104b分别设置于压电元件102的两侧,上述电容值产生于第一电极104a与第二电极104b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83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