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字化变电站多层统一通信平台的解决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8580.X | 申请日: | 201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1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盛晔;金乃正;马平;朱玛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电力局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B10/12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字化 变电站 多层 统一 通信 平台 解决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字化变电站多层统一通信平台的解决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以太网技术具有标准、开放、易于实现互操作、传输速率快等优点,目前已成为较为普遍的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模式,但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CSMA/CD机制、尽力而为的传递方式和资源竞争的策略来解决数据突发性的问题交换机制决定了其网络性能的不确定性。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承担着实现数据采集、监视、保护与控制等任务,其对信息的网络传输具有高可靠性、高实时性要求,以以太网技术为基础的通信模式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调整目前数字化变电站局限于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技术的思路,采用更高可靠性和稳定时延的通信技术,研发新的统一通信平台替代传统以太网交换机,统一通信平台必须克服传统以太网交换技术的不足,需要重点研究在通信资源的占用方式和管理策略上。
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数字化变电站多层统一通信平台的解决方法,本发明通过对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信息交互需求的分析,发明了一种实时性更好、适合数字化变电站应用的统一通信平台设计方案,能够更好的解决通信网络开放性、灵活性与实时性、可靠性要求之间的矛盾。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数字化变电站多层统一通信平台的解决方法,1)将融合了多协议标签交换功能的多协议标签交换机和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功能的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光线路终端相连后组成实时交换机置于局端;提供数据交换和网络上联组网功能;2)通过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光线路终端的端口引出光纤与分光器相连,每个分光器与光网络单元相连;或着分光器再与另一个分光器相连后与光网络单元相连;3)将光网络单元的用户口分别连接到站控层、过程层和间隔层的智能终端设备,分别组成点对点固定连接或一对多组播或非固定连接网络;4)根据网络规划在实时交换机上为每个端口下的光网络单元配置不同的带宽策略,实现统一通信平台的组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法旨在通过对数字化变电站通信需求的分析,找出一种 实时性更好、适合变电站站控层、过程层、间隔层多层应用的统一通信平台,并与EPON无源光网及其网络伸缩性技术、IEEE1588v2时间同步技术和集中式的宽带分组交换等技术相结合,更好的解决通信网络开放性、灵活性与实时性、可靠性要求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1)应用分组交换技术实现不同可靠性要求、不同实时性要求、不同传输方向数据流的电路隔离,在提高传输效率的同时满足了不同业务数据流的传输要求,并提高了网络风险控制能力。2)提高了对各种规模变电站的适应能力(开闭所、配网变电站、中型变电站、大型变电站),通过组网能力的改进重点提升通信系统的伸缩能力,降低通信网络组成的复杂度,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3)按数字化变电站技术规范要求,继电保护需采用直采直跳方式,传统以太网通信方式下只能采用大量直联光缆解决,由此带来大量光口造成的装置发热、直连光缆无法监视等问题。统一通信平台通过配置独立连接通道方式实现了站内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直采直跳,保证继电保护系统的独立性和隔离度,同时解决了上述问题;4)实现了数字化变电站GOOSE、SV、MMS统一组网,简化了网络结构,节约了大量工业级交换机,降低目前日益高涨的数字化变电站通信建设成本,促进数字化变电站和智能电网技术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作近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数字化变电站多层统一通信平台的解决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融合了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功能的多协议标签交换机1和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功能的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光线路终端2相连后组成实时交换机9置于局端(如变电站);提供数据交换和网络上联组网功能;2)通过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光线路终端(OLT)2的端口4引出光纤与分光器3相连,每个分光器3与光网络单元(ONU)5相连;或着分光器3再与另一个分光器3相连后与光网络单元(ONU)5相连;3)将光网络单元(ONU)5的用户口分别连接到站控层6、过程层7和间隔层8的智能终端设备,分别组成点对点固定连接或一对多组播或非固定连接网络(局域网LAN);4)根据网络规划在实时交换机9上为每个端口4下的每个光网络单元(ONU)5配置不同的带宽策略,实现统一通信平台的组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电力局,未经绍兴电力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85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