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带热处理回火余热回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8660.5 | 申请日: | 201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7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李益明;林名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佰耐钢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54 | 分类号: | C21D9/54;F27D1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22105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处理 回火 余热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带热处理回火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钢带热处理一般要先把钢带加热到840到900度,使钢带组织完全奥氏体化,然后快速冷却到马氏体转变温度Mf以下,对钢带进行淬火,使组织转变为马氏体,再把钢带加热到400到500度进行回火,使组织转变为屈氏体,最后让其自然冷却收卷。节能减排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方针,钢带热处理要消耗大量能源,节能就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钢带经回火后,它的温度仍在400度以上,带有大量的回火余热,一般都让其自然冷却,把回火余热散发到空气中,这不但浪费能源,而且还使工厂生产环境恶化。所谓钢带的余热是指钢带在完成淬火回火后剩余的热量,每吨钢带在回火后的余热(简称回火余热)大约每吨有51KWh以上,占到钢带加热总能量的35%以上,以一年热处理20000吨钢带的工厂为例,钢带回火余热就有102万KWh。对企业来说,若能把这些余热加以回收利用,不但可以改善生产环境,而且还可以降低成本,能收到很好的经济效益。
钢带热处理的余热利用方式有多种,其最简便有效的方式是通过热传导把余热用来预热钢带。我们在2010年研制成功的专利号为“201010230307.2”的“一种余热利用钢带热处理系统”专利,能回收10-15%的回火余热。但是该系统的余热回收率较低,而且结构较复杂。该系统的余热回收率低的原因:一是压板长度太短,使得热交换的时间太短,造成热交换量少;二是回火炉后面的热交换器的进水量太大,使得出来的水温低,只有70度左右,没能把水汽化为蒸汽,故热传递的效率低;三是压板没有保温装置,热量散发大,造成热损失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钢带热处理回火余热回收装置,余热回收率高,并且结构简单。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一种钢带热处理回火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发卷轮、收卷轮、连接发卷轮和收卷轮的钢带,所述发卷轮和收卷轮之间依次设有对钢带进行热处理的加热炉、淬火装置和回火炉,所述回火炉与收卷轮之间的钢带上设有将进水汽化为蒸汽的余热吸收热交换器,所述发卷轮与加热炉之间的钢带上设有将蒸汽液化为水的余热释放热交换器,所述余热吸收热交换器通过输汽管将蒸汽输送给余热释放热交换器。
作为优选,所述余热吸收热交换器与余热释放热交换器的结构相同,所述余热吸收热交换器包括对称设在钢带上下两侧的两个水箱,所述两个水箱均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余热吸收热交换器内水箱的出口与余热释放热交换器内水箱的进口通过输汽管连通。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水箱内设有导流板。使水或者蒸汽沿着曲折的路径流过水箱,以增加吸热或散热能力,并具有均温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水箱的外侧设有保温层。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水箱的内侧设有与钢带接触的保护板。保护板采用膨胀石墨板,它导热能力强,且摩擦系数小,可以减小钢带阻力,并对钢带有保护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输汽管穿设在加热炉和回火炉中。有效地对输汽管进行保温,免去另外加设保温装置,减少了制造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余热吸收热交换器还包括顶板、底板、固定顶板和底板的支柱,所述钢带的上下两侧的两个水箱分别连接在顶板和底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顶板上设有压缩气缸,所述钢带上侧的水箱连接在压缩气缸上并由其控制上下移动。使用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钢带上侧的水箱的顶部还设有滑板,所述滑板的两侧设有与支柱滑接的滑块。便于水箱的上下滑动移位,并且对水箱起到限位作用。
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钢带热处理回火余热回收装置,余热回收率高,能够回收35%到40%的回火余热,并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余热吸收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余热吸收热交换器内的水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佰耐钢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佰耐钢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86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