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酶生物燃料电池及其制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9477.7 | 申请日: | 2012-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9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剑荣;陈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8/16 | 分类号: | H01M8/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黄嘉栋 |
地址: | 21009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燃料电池 及其 制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酶生物燃料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传统的非再生能源的枯竭,当今社会,研究者们都在竭力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从而缓解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耗的压力[参见:M.J.Moehlenbrock,S.D.Minteer,Chem.Soc.Rev.2008,37,1188-1196.]。从环境中获取能量驱动电子设备,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的梦想[参见:C.Pan,Y.Fang,H.Wu,M.Ahmad,Z.Luo,Q.Li,J.Xie,X.Yan,L.Wu,Z.L.Wang,J.Zhu,Adv.Mater.2010,22,5388-5392.]。在20世纪八十年代以及九十年代初,令人神往的“生物燃料电池”开始进入研究阶段,其目标是构建“绿色”、可持续[参见:(a)T.K.Tam,G.Strack,M.Pita,E.Katz,J.Am.Chem.Soc.2009,131,11670-11671;(b)V.Coman,C.Vaz-Dominguez,R.Ludwig,W.Herreither,D.Haltrich,A.L.De Lacey,T.Ruzgas,L.Gorton,S.Shleev,Phys.Chem.Chem.Phys.2008,10,6093-6096.]的电子器件[参见:A.Heller,Phys.Chem.Chem.Phys.2004,6,209-216.]。酶生物燃料电池利用酶电催化,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参见:J.W.Gallaway,S.A.C.Barton,J.Am.Chem.Soc.2008,130,8527-8536.]。类似于传统的燃料电池,生物燃料电池将催化剂分别应用于电池的两极,在阳极催化氢失去电子,在阴极采用氧气吸收电子并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参见:R.F.Service,Science 2002,296,1223.]。相比于传统的燃料电池,酶生物燃料电池存在诸多优势。首先,由于大多数酶生物燃料电池利用纯化的酶作为催化剂,因此一般在生理条件、室温下运行[参见:S.Fishilevich,L.Amir,Y.Fridman,A.Aharoni,L.Alfonta,J.Am.Chem.Soc.2009,131,12052-12053.]。其次,酶生物燃料电池的反应原料为葡萄糖和氧气,产物为葡萄糖酸,这些物质对环境都是无害的[参见:A.Heller,Phys.Chem.Chem.Phys.2004,6,209-216.],因此这是绿色能源,能够保护环境[参见:Y.Liu,M.K.Wang,F.Zhao,B.F.Liu,S.J.Dong,Chem.-Eur.J.2005,11,4970-4974.]。第三,相比于贵金属催化剂昂贵的价格和有限的储量,酶催化剂来源广泛,并且可以再生。第四,葡萄糖为动植物的产物,可以作为阳极燃料,而氧气在阴极作为氧化剂。因此可以预见,酶生物燃料电池是新一代的能源器件[参见:H.Sakai,T.Nakagawa,Y.Tokita,T.Hatazawa,T.Ikeda,S.Tsujimura,K.Kano,Energy Environ.Sci.2009,2,133-13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94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器润滑系统中大颗粒金属磨屑的监控方法
- 下一篇:非接触式角度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