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MMB接收机硬件开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9704.6 | 申请日: | 2012-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9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00 | 分类号: | H04B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戴广志 |
地址: | 20120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mmb 接收机 硬件 开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通信中的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无线接收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CMMB接收机硬件开发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标准是中国国家广电总局于2006年10月颁布的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标准,该标准于2006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CMMB标准充分考虑到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的特点,针对手持设备接收灵敏度要求高,移动性和电池供电的特点,采用最先进的信道纠错编码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技术,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和对移动性的支持,采用最先进的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信道纠错编码,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和对移动性的支持,采用时隙节电技术来降低终端功耗,提高终端续航能力。
在CMMB的系统构成中,CMMB信号主要由S波段卫星覆盖网络和U波段地面覆盖网络实现信号覆盖。S波段卫星覆盖网络广播信道用于直接接收,Ku波段上行,S波段下行;分发信道用于地面增补转发接收,Ku波段上行,Ku波段下行,由地面增补网络转发器转为S波段发送到CMMB终端。为实现城市人口密集区域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信号的有效覆盖,采用U波段地面无线发射构建城市U波段地面覆盖网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CMMB接收机硬件开发装置,可以实现对CMMB接收机系统的全面验证、测试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CMMB接收机硬件开发装置,包括:
测试扩展板,为测试仪器提供关键测试信号的硬件测试接口;
射频接收机板,与所述测试扩展板相连接,用于接收射频或中频信号,并将其数字化;
基带接收机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板,与所述射频接收机板相连接,用于执行编写好的基带接收机HDL(硬件描述语言)代码;
CPU控制板,与所述射频接收机板、基带接收机FPGA板和测试扩展板相连接,接受PC机的控制指令,对所述射频接收机板、基带接收机FPGA板和测试扩展板进行控制,并向PC机传送CMMB基带解调后的数据。
本发明的CMMB接收机硬件开发装置可以实现CMMB接收机系统的全面验证和测试功能。
验证功能包括:
对算法模型的验证,通过CMMB接收机硬件开发装置可以获取CMMB接收机各个环节的关键信号,为算法模型提供各关键位置的数据信息,用于算法模型的验证。
对基带接收机HDL(硬件描述语言)代码的验证,通过选择CMMB接收机硬件开发装置的输入信号源为CMMB测试信号,可以对基带接收机HDL代码功能进行验证。
对射频接收机芯片的功能进行验证,其支持中频输出和基带输出工作方式。
测试功能包括:对基带接收机HDL代码性能的测试;对各种射频接收机芯片性能的测试;对整个接收机性能的测试
本发明采用叠摞插接的硬件结构,可以支持中频和射频信号输入,支持多种型号的射频接收芯片,具有兼容性强、扩展性强、便于升级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所述CMMB接收机硬件开发装置结构及与外围设备关系图;
图2是所述CMMB接收机硬件开发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射频接收机板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CMMB接收机硬件开发装置包括:射频接收机板、基带接收机FPGA板、CPU控制板以及测试扩展板。
所述射频接收机板主要功能是通过接收天线接收射频信号(如图1中由CMMB信号源通过发射天线发射的“CMMB信号源射频信号”)或中频信号,并将其数字化。
结合图3所示,所述射频接收机板包括一块射频接收机子板,和与该射频接收机子板相连接的第一模数转换器及第二模数转换器。所述射频接收机子板通过连接器与射频接收机板相连接。这样做的优点就是可以兼容各种不同型号的射频接收机芯片。不同的射频接收机芯片只要按照连接器的管脚定义制作一块子电路板(即“射频接收机子板”),然后插入射频接收机板,就可以进行测试。这一设计极大提高了CMMB接收机硬件开发装置的兼容性和扩展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97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