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室内外机组通讯识别系统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9950.1 | 申请日: | 2012-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8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阳;刘洋;陈林;姜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00 | 分类号: | F24F11/00 |
代理公司: | 山东清泰律师事务所 37222 | 代理人: | 聂磊 |
地址: | 26651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内外 机组 通讯 识别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讯识别系统及方法,具体是指一种用于空调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通讯识别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家用空调室内机与室外机的对应关系是一台室外机对应一台室内机。当一台室外机对应一台室内机时,不需要室内机地址的设置。但如果一台室外机同时控制多台室内机时,则难以直接兼容控制,因此,能够通过识别室内机的设定地址,使得一台室外机同时兼容控制多台室内机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外机组通讯识别系统及控制方法,通过在室外机上设置拨码开关,识别室内机的设定地址,使得一台室外机同时兼容控制多台室内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空调室内外机组通讯识别系统,包括室内机与室外机,其室外机上设置拨码开关,拨码开关设置至少两个位口,每个位口对应一台室内机。
上述的空调室内外机组通讯识别系统,其拨码开关位口与室外机制冷管路系统接口一一对应,当室外机制冷管路系统接口与室内机连接时,该室外机制冷管路系统接口对应的拨码开关位口开启。
上述的空调室内外机组通讯识别系统的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检测拨码状态:室外机扫描拨码开关上的位口地址拨码,检测是否有位口地址拨码开启;
(2)判断编号:检测后,发现有位口地址拨码开启,则确定位口编号,判断该位口所对应的室内机预接入;
(3)通讯登记:判断室内机预接入后,查看是否有室内机通讯信号,如果室内机通讯信号正常,则给该室内机分配一个地址予以登记;如果室内机通讯信号不正常,则该路系统连接错误或连接不可靠,检修维护。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及有益技术效果:
1、本发明能够使得一台室外机可同时连接多台室内机进行通讯识别控制;
2、本发明实现双保险自动检查连接错误,及时修正;
3、本发明连接方案自由度高,根据现场设计方案可随机连接,且能正确区分接口所对应的不同室内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控制原理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软件流程框图。
上述图中,1-室内机,2-室外机,3-拨码开关,4-位口,5-室外机制冷管路系统接口,101-检测拨码状态,102-判断编号,103-通讯登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空调室内外机组通讯识别系统,包括室内机1与室外机2,室外机2上设置拨码开关3,拨码开关3设置五个位口4,每个位口4对应一台室内机1。拨码开关3的位口4与室外机制冷管路系统接口5一一对应,当室外机制冷管路系统接口5与室内机1连接时,该室外机制冷管路系统接口5对应的拨码开关3的位口4开启。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内外机组通讯识别系统的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检测拨码状态101:室外机扫描拨码开关上的位口地址拨码,检测是否有位口地址拨码开启;
(2)判断编号102:检测后,发现有位口地址拨码开启,则确定位口编号为X,判断该位口X所对应的室内机X预接入;
(3)通讯登记103:判断室内机X预接入后,查看是否有室内机X通讯信号,如果室内机X通讯信号正常,则给该室内机X分配一个地址予以登记;如果室内机X通讯信号不正常,则该路系统连接错误或连接不可靠,检修维护。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做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99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流电压校准方法
- 下一篇:汽油机缸套及其制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