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降解菌及降解菌剂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3350.2 | 申请日: | 201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1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胡美英;陈少华;钟国华;翁群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6 | 分类号: | C12N1/16;A62D3/02;C12R1/72;A62D101/04;A62D101/2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虫菊 农药 残留 降解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高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微生物的方法降解化学农药残留的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降解菌及降解菌剂,以及在现代农业生产领域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拟除虫菊酯农药是一类高效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作物及家庭卫生害虫防除。目前其品种数和使用量位居杀虫剂市场的第2位,约占世界农药市场的1/4,在我国的使用面积已占杀虫剂总施用面积的1/3以上。第二代以后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具有对光、热稳定的特点,在环境中半衰期较长,很难在自然条件下快速降解,加之长期频繁使用,有关其残留超标问题日趋严重,目前已成为我国出口蔬菜、水果中主要的3 类农药残留之一。
发明内容
大量研究表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低剂量残留具有显著的生物毒性,对多种动物,包括人类的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可产生严重危害。另外,部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还具有蓄积毒性,长期接触可引起某些慢性疾病。因此,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和世界贸易组织(WTO)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残留作出严格的限量标准,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应的要求更为严格,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提高了几十到上百倍,对我国部分农副产品出口带来严重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迫切需要无农药残留污染的清洁绿色食品。利用微生物降解剂处理农产品,是农药残留控制处理的新领域、新途径,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实用、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是国际上残留农药处理技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和大公司企业都投入巨资以从事农药残留高效降解菌的研究开发。实验室和实际应用研究都表明利用微生物降解果蔬中的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经济价值是可行的。
但是,利用微生物实现对农药进行降解,机理十分复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目前还没有发现针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降解菌以及相关生物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生物降解技术的空白,提供一株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降解菌,其具有很好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降解活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生物制剂,应用所述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降解菌制备得到一种新的菌剂。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菌剂的应用,所述菌剂可以应用于使联苯菊酯、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及其主要中间产物间苯氧基苯甲酸的残留量降低75%以上,具有很好的降解效果,生产和使用成本低。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降解菌,所述菌株为酵母菌(Candida pelliculosa)ZS-02,于2011年11月8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为湖北武汉市武昌珞珈山),菌种保藏号为CCTCC M 2011383。
所述菌株经鉴定为假丝酵母属(Candida sp.),细胞椭圆形,长3~4 μm,宽2~3 μm;菌落乳白色,圆形,边缘规则整齐;接触酶试验、氧化酶试验阳性;可以利用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甘油、木糖、麦芽糖、纤维二糖、海藻糖、山梨醇、棉子糖、α-甲基-D-葡萄糖苷;该菌株的18S rDNA 的GenBank 登录号为JN700989。
所述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降解菌可应用于去除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及其中间物残留。具体可用于制备去除去除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及其中间物残留的降解菌剂。
所述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降解菌剂的生产工艺流程为:斜面种——摇瓶种——种子罐培养——生产罐培养——包装为液体剂型。
具体地,所述降解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降解菌ZS-02的菌种接种于YPD培养基摇瓶中,32 ℃振荡培养至对数期;
所述YPD培养基质量百分比组成为:酵母膏 1%,蛋白胨 2%,葡萄糖 2%。
(2)将步骤(1)培养好的菌种按种子罐培养基的体积比的8%~10%的接种量接种入种子罐,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种子罐所用质量百分比培养基配方为:酵母膏 1%,蛋白胨 2%,葡萄糖 2%,pH值为7.2;
(3)将达到对数期的种子液按照8%~10%的接种量接种入生产罐培养,生产罐所用培养基与种子罐培养基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33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