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监测一氧化碳的纳米敏感材料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14164.0 申请日: 2012-01-18
公开(公告)号: CN102809555A 公开(公告)日: 2012-12-05
发明(设计)人: 周考文;李旭菲;杨燕英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
主分类号: G01N21/76 分类号: G01N21/7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023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监测 一氧化碳 纳米 敏感 材料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监测一氧化碳的纳米敏感材料,尤其是由Ag原子搀杂的Al2O3、La2O3和CuO纳米粉体组成的敏感材料,属于传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氧化碳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与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2.5%~74%。一氧化碳是大气中分布最广和数量最多的污染物,也是燃烧过程中生成的重要污染物之一。大气中的CO主要来源是内燃机排气,其次是锅炉中化石燃料的燃烧。凡含碳的物质燃烧不完全时,都可产生CO气体。在工业生产中接触CO的作业不下70余种,如冶金工业中炼焦、炼铁、锻冶、铸造和热处理的生产;化学工业中合成氨、丙酮、光气、甲醇的生产;矿井放炮、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碳素石墨电极制造;内燃机试车;以及生产金属羰化物如羰基镍、羰基铁等过程,或生产使用含CO的可燃气体(如水煤气含CO达40%,高炉与发生炉煤气中含30%,煤气含5%~15%),都可能接触CO。炸药或火药爆炸后的气体含CO约30%~60%。使用柴油、汽油的内燃机废气中也含CO约1%~8%。

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由于CO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远强于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进而使能与氧气结合的血红蛋白数量急剧减少,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出现缺氧,导致人体窒息死亡。常见于家庭居室通风差的情况下,煤炉产生的煤气或液化气管道漏气或工业生产煤气以及矿井中的一氧化碳吸入而致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轻度中毒的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心动过速、短暂昏厥。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达10%-20%。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口唇、指甲、皮肤粘膜出现樱桃红色,多汗,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心率加速,心律失常,烦躁,一时性感觉和运动分离(即尚有思维,但不能行动)。症状继续加重,可出现嗜睡、昏迷。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约在30%-40%。经及时抢救,可较快清醒,一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重度中毒患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经抢救存活者可有严重合并症及后遗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监测一氧化碳的纳米敏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用这种敏感材料制作的监测一氧化碳的传感器,可以在现场快速、准确测定微量一氧化碳而不受其它共存物的干扰。

本发明所述的掺杂纳米敏感材料是由Ag原子搀杂的Al2O3、La2O3和CuO纳米粉体组成,其制备方法是:

(1)将铝盐、镧盐和铜盐共溶于稀盐酸的水溶液中,在高速搅拌状态下加入适量柠檬酸使溶液保持澄清状态24小时以上,用稀氨水调节溶液pH值为3.1-3.9,继续搅拌5-10小时,静置陈化,将溶液在75-85℃旋转蒸发得到凝胶,将凝胶红外干燥1小时,充分研磨后,在高温箱式电阻炉中以每分钟不超过4℃的速度升温至500-550℃,保持此温度3小时,得到Al2O3、La2O3和CuO纳米粉体;

(2)将适量硝酸银和葡萄糖溶于水中,在不断搅拌下,将超声波分散过的上述纳米粉体加入其中,继续搅拌混合均匀,直接置于干燥箱中烘干,在175℃下加热还原9分钟,即得Ag原子搀杂的Al2O3、La2O3和CuO纳米粉体。

其中,步骤(1)中使用的铝盐是硝酸铝、硫酸铝、高氯酸铝、磷酸铝、氯化铝、醋酸铝、异丙醇铝和仲丁醇铝的无水物或水合物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镧盐是指硝酸镧、氯化镧和醋酸镧的无水物或水合物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铜盐是氯化铜、硫酸铜、磷酸铜和硝酸铜的无水物或水合物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当制得的纳米粉体粒径范围为25~45nm,且各组分满足Ag(6-9%)、Al2O3(15-30%)、La2O3(30-45%)和CuO(16-29%)时,用于作为监测一氧化碳的敏感材料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未经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41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