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式扭力螺丝起子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4471.9 | 申请日: | 201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6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谢智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优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5/02 | 分类号: | B25B15/02;B25B23/142;B25B23/155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扭力 螺丝起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有棘轮作用的螺丝起子有关,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电子式扭力螺丝起子。
背景技术
一般的螺丝起子,使用者的施力,会完全传输到作用的工件上。因此当使用者施力过大,超过工件的承受度时,会对工件造成伤害。因此有人将扭力扳手的技术结合在螺丝起子上,使螺丝起子在受到使用者过大的施力时会跳脱,避免伤害工件。然而,此种螺丝起子也就无法进行扭力较大的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式扭力螺丝起子,能够在施力过大时跳脱,避免伤害工件。另外,还能切换为一般的螺丝起子使用。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一种电子式扭力螺丝起子包含一握把、一起子杆、一扭力限制器及一电控装置。起子杆设置在握把,且起子杆不可直线位移,但可旋转。扭力限制器包含一主动齿、一跳脱块、一被动齿及至少一复位装置。主动齿设置在起子杆。跳脱块设置在握把,且跳脱块不可旋转,但可直线位移。被动齿设置在跳脱块并与主动齿啮合。复位装置枢设在该握把并具弹性复位力。复位装置一端抵顶跳脱块,用以推动跳脱块使被动齿与主动齿啮合。电控装置设置在握把,用以选择性地抵顶复位装置的另一端,以止转复位装置。
其中扭力限制器在受到由握把传来过大的施力时,会产生跳脱,避免起子杆伤害工件。以电控装置抵顶复位装置时,能使扭力限制器无法跳脱,而作为一般的螺丝起子使用,而进行扭力较大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绘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子式扭力螺丝起子的立体图;
图2绘示图1的电子式扭力螺丝起子的分解图;
图3绘示图1的主动齿与被动齿啮合的局部剖视图;
图4绘示图3的主动齿与被动齿跳脱的局部剖视图;
图5绘示图3的电控装置抵顶复位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握把 330:被动齿
110:环槽 340:复位装置
120:滑轨 341:止挡部
130:架体 342:复位驱动部
200:起子杆 343:第一轴
210:圆板 344:第二轴
300:扭力限制器 350:弹簧
310:主动齿 400:电控装置
320:跳脱块 L1:第一距离
321:滑块 L2:第二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绘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子式扭力螺丝起子的立体图。图2绘示图1的电子式扭力螺丝起子的分解图。如图所示,电子式扭力螺丝起子包含一握把100、一起子杆200、一扭力限制器300及一电控装置400。起子杆200设置在握把100,且起子杆200不可直线位移,但可旋转。扭力限制器300包含一主动齿310、一跳脱块320、一被动齿330及至少一复位装置340。主动齿310设置在起子杆200。跳脱块320设置在握把100,且跳脱块320不可旋转,但可直线位移。被动齿330设置在跳脱块320并与主动齿310啮合。复位装置340枢设在握把100并具弹性复位力。复位装置340可相对握把100旋转并具弹性复位力。复位装置340一端抵顶跳脱块320,用以推动跳脱块320使被动齿330与主动齿310啮合。电控装置400设置在握把100,用以选择性地抵顶复位装置340的另一端,以止转复位装置340。
图3绘示图1的主动齿310与被动齿330齿合的局部剖视图。当使用者旋转握把100时,会透过跳脱块320、被动齿330及主动齿310,带动起子杆200旋转。便能利用装在起子杆200上的螺丝起子头或套筒(图中未示),松开螺丝或螺帽,或者旋紧螺丝或螺帽。
图4绘示图3的主动齿310与被动齿330跳脱的局部剖视图。当使用者的施力过大而足以压缩弹簧350推动复位装置340旋转时,被动齿330与跳脱块320会直线位移,使被动齿330跳脱主动齿310,跳脱块320同时会推动复位装置340旋转。如此,起子杆200与握把100会相对旋转,使用者的力量便无法传输到起子杆2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优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优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44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形成装置
- 下一篇:物理共混改性制备连续碳化硅纤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