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4771.7 | 申请日: | 201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0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J-G.罗伊兹;F.海因;M.福克斯;C.吉哈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16 | 分类号: | H01H3/16;H01H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侯宇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壁元件(如尤其是车辆的门、活门或窗户)的开关装置、一种用于这种开关装置的密封装置以及一种用于操作这种开关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开关装置例如已知地应用在汽车的车尾门上。开关装置在那里用于手动开锁或闭锁以打开车尾门。
由文献DE 10 2006 057 034 A1可知一种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的卡固盘与微型开关共同作用,从而在卡固盘受压时操作微型开关。由此已证明不利的是,向卡固盘按压时要使用较大的操作力。此外,在所述已知的开关装置中不能完全避免湿气和/或污染物侵入该开关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简单操作的开关装置,并降低污染物和/或湿气侵入的危险。
该技术问题通过一种用于壁元件如尤其是车辆的门、活门或窗户的开关装置解决,该开关装置具有布置或能够布置在壁元件之上或之内的第一壳体件;具有尤其是圆盘形或板形的第二壳体件;具有至少布置或能够布置在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之间的密封装置,并且,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可彼此相对运动地彼此固定;具有布置或能够布置在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之间并且可通过第二壳体件相对第一壳体件的运动来操作的开关元件。
第一壳体件能够可拆卸地或不可拆卸地布置在壁元件之上或之内。但是优选的是,第一壳体件是可拆卸的,例如通过螺栓或销钉连接布置在壁元件的凹槽中。这种情况下可获得视觉上满意的外观。
第二壳体件可以是任意的形状。但是优选的是圆盘形或平板形。此外,可以在第二壳体件远离第一壳体件的侧面例如布置有徽章或标志。这种情况下也可获得视觉上满意的外观。
第二壳体件相对第一壳体件的运动可以包括第二壳体件朝向第一壳体件方向或背离第一壳体件的运动。
所述运动例如可以包括平移运动或旋转运动。
还可以考虑的是,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附加地间接或直接地彼此相连,例如通过钩接。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这种连接具有足够的空隙,以允许第二壳体件相对第一壳体件运动。
密封结构能够全部或仅部分地覆盖第一壳体件。但是优选的是,密封装置在朝壁元件的方向上基本全部覆盖第一壳体件。由此可降低到达开关装置后面的污染物或湿气侵入的危险。
密封装置可基本上可拆卸地或不可拆卸地与第一壳体件相连。例如密封装置能如皮肤一样压紧在第一壳体件上。
在本发明的扩展设计中规定,第一壳体件、第二壳体件和密封装置共同构成封闭的、对外密封的系统。由此可防止湿气和/或污染物侵入开关装置。
被证实有利的是,开关装置附加地包括尤其具有夹持环的夹持装置,该夹持装置在密封装置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夹持结构并且在第二壳体件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夹持结构,借助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夹持结构,第二壳体件可与密封装置连接。
通过第二壳体件可与密封装置连接,第一壳体件可与第二壳体件彼此固定。
在前述发明构思的扩展设计中被证实有利的是,夹持装置布置在由第一壳体件、第二壳体件和密封装置构成的系统之内和/或之外。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夹持结构和至少一个第二夹持结构可布置在系统之外或之内。此外,夹持结构既能够设计在系统之内也能够设计在系统之外。
夹持装置可任意布置在由第一壳体件、第二壳体件和密封装置构成的系统之内和/或之外。但是优选的是,夹持装置至少区段性地延伸系统的外部轮廓或内部轮廓,例如边缘和/或棱边的走向。这种情况下,夹持装置比如可以具有直线形的或曲线形的部段。
当夹持装置具有曲线形的部段时被证实有利的是,夹持装置具有夹持环。夹持环可轻易而简单地布置在密封装置上或者是密封装置的一部分。
夹持环优选地布置在密封装置远离第二壳体件的表面上。
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基本上能够任意地设计。但是优选的是,夹持装置的至少一个第一夹持结构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第二壳体件的设计成至少一个凸起结构的第二夹持结构可进入上述开口,尤其用于构成咬边。
这种情况下,第二壳体件可轻易地夹紧在密封装置上。
此外可以考虑的是,第一夹持结构具有多个开口和/或第二夹持结构具有多个凸起结构。由此可提高第一壳体件与第二壳体件连接的坚固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47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分布式时钟的多边定位系统
- 下一篇:地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