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水的生物学处理方法及废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4874.3 | 申请日: | 201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3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大给理江;小原卓巳;山中理;佐竹正城;山本胜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3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周欣;陈建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水 生物学 处理 方法 废水处理 装置 | ||
1.一种废水的生物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未处理水在无氧状态的脱氮槽中通过脱氮细菌进行还原处理,
将经过所述脱氮槽的被处理水在需氧状态的硝化槽中通过硝化细菌进行氧化处理,
将在所述还原处理或所述氧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N2O的气体用气体收集机构进行收集,
将通过所述气体收集机构收集的气体溶解到液体中,然后,
对溶解有气体的液体进行氧化处理,使N2O转变成NO3。
2.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脱氮槽,其将未处理水在无氧状态中通过脱氮细菌进行还原处理;
硝化槽,其将经过所述脱氮槽的被处理水在利用曝气的需氧状态中通过硝化细菌进行氧化处理;
固液分离装置,其将经氧化处理的硝化液分离成处理水和活性污泥;
气体收集机构,其收集在所述还原处理或所述氧化处理的过程中产生的含N2O的气体;以及
生物氧化处理部,其将通过所述气体收集机构收集的气体溶解到液体中,进而对溶解有所述气体的液体进行氧化处理,使N2O转变成NO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物氧化处理部由向通过所述气体收集机构收集的气体洒水而使气体成分溶解到水中的洒水装置、和将溶解有该气体成分的水返回的所述硝化槽构成,在所述硝化槽中对溶解有所述气体成分的水进行氧化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硝化槽在处理方向上划分成包含前段部及后段部的多个区域,所述多个区域按照能流通被处理水的方式构成,
所述气体收集机构从所述硝化槽的所述前段部将气体收集,所述生物氧化处理部将溶解有气体成分的水返回到所述硝化槽的所述后段部,在所述硝化槽中对溶解有所述气体成分的水进行氧化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硝化槽在处理方向上划分成包含前段部及后段部的多个区域,多个区域按能流通被处理水的方式构成,
所述气体收集机构从硝化槽的所述后段部将气体收集,所述生物氧化处理部将溶解有气体成分的水返回到硝化槽的所述前段部中,在硝化槽中将溶解有所述气体成分的水氧化。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硝化槽在处理方向上划分成包含前段部及后段部的多个区域,所述多个区域按能流通被处理水的方式构成,
所述气体收集机构具有与所述前段部及所述后段部分别连结的开闭阀,能从所述前段部及所述后段部的任一者收集所述气体,
所述生物氧化处理部具有与所述后段部及前段部分别连结的开闭阀,能使溶解有所述气体成分的水返回到所述后段部及前段部的任一者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废水处理装置进一步具有测定从所述前段部产生的气体的N2O浓度及从所述后段部产生的气体的N2O浓度的测定装置,
在来自所述前段部的气体的N2O浓度比来自所述后段部的气体高的情况下,将通向所述前段部的所述气体收集机构的所述开闭阀打开,所述气体收集机构收集来自所述前段部的气体,并且将通向所述后段部的所述生物氧化处理部的开闭阀打开,使溶解有所述气体成分的水返回到所述后段部,
在来自所述硝化槽的所述后段部的气体的N2O浓度比来自所述前段部的气体高的情况下,将通向所述后段部的所述气体收集机构的所述开闭阀打开,所述气体收集机构收集来自所述后段部的气体,并且将通向所述前段部的所述生物氧化处理部的开闭阀打开,所述生物氧化处理部将溶解有所述气体成分的水返回到前段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氧化处理部具有用于使喷洒的水与通过所述气体收集机构收集的气体的气液接触面积增加的挡板。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氧化处理部在使溶解有所述气体成分的水返回到硝化槽中的路径中具有附着需氧性微生物的载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487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