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二轮车的构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4941.1 | 申请日: | 201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6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安多信喜;党国浩;伊藤美知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K11/04 | 分类号: | B62K11/04;B62K19/2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吕林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 二轮 构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了刚性强度的机动二轮车的构架。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机动二轮车的构架,具有这样的构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构架相对于头管分别一体地连接主管和下伸管的各前端部,另外,头管、主管、以及下伸管,通过在它们的侧面重合并且焊接的构架连接用角撑板,被相互一体地连接而被加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0868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技术中,只是对构架前部的头管周围进行加强,为了进一步提高强度,需要增大构架整体的壁厚等,存在导致重量、成本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量轻而且成本低、强度高的机动二轮车的构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构架3具有从头管67后方朝斜下方后方延伸的主构架71和从主构架71朝斜上方后方延伸的后构架75,将上述主构架71与上述后构架75焊接,而形成为三叉状部93,其特征在于:用自成一体日语:别体的加强板95以从侧面覆盖上述三叉状部93的方式进行焊接。
在本发明中,用自成一体的加强板以从侧面覆盖上述三叉状部的方式进行焊接,所以,仅是追加自成一体的加强板,就能够牢固地加强应力容易集中的三叉状部,能够抑制重量、成本,提高强度。
作为本发明的第2特征,上述加强板95也可把其周缘131焊接在构架上,周缘131以外相对于构架为空心状。
由于将加强板的周缘焊接在构架上,所以,能够用少的焊接部位提高焊接强度,能够降低焊接成本。另外,由于周缘以外相对于构架为空心状,所以,能够增大构架的截面,能够提高构架的刚性。
作为第3特征,也可在上述三叉状部93的前方设置被焊接在上述主构架71上的枢轴板89。
由于对枢轴板的后方进行加强,所以,载荷难以传递到枢轴板,枢轴板不变形。这样,可不需要枢轴板的加强,能够降低重量及成本。
作为第4特征,也可使得上述主构架71在其下方具有朝左右方向延伸的横向构件79,上述加强板95覆盖到上述横向构件79的端部。
通过覆盖横向构件的端部,能够增大主构架、后构架、横向构件的连接强度。
作为第5特征,也可在上述后构架75上方后端具有载物架51。
即使来自载物架的载荷沿后构架传递,也能够借助于三叉状部的加强以良好效率进行支承。
作为第6特征,也可具有车座轨73,该车座轨73从上述主构架71的中间部朝后方延伸,在其上方具有车座49和上述载物架51,上述后构架75的后端与上述车座轨73相连。
即使来自车座和载物架的载荷沿后构架传递,也能够借助于三叉状部的加强以良好效率支承后构架。
按照本发明,用加强板以从侧面覆盖三叉状部的方式进行焊接,所以,仅是追加加强板,即可牢固地加强应力容易集中的三叉状部,不需要使主构架、后构架整体为大直径、厚壁,所以,能够抑制重量、成本,并且能够提高强度。
如上述加强板将其周缘焊接在构架上,周缘以外相对于构架形成为空心状,则能够用少的焊接部位提高焊接强度,能够降低焊接成本。另外,能够增大构架的截面,能够提高构架的刚性。
如在上述三叉状部的前方设置被焊接到上述主构架上的枢轴板,则对枢轴板的后方进行加强,所以,载荷难以传递到枢轴板,枢轴板不变形。这样,能够不需要枢轴板的加强,能够减轻重量和降低成本。
如上述主构架在其下方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横向构件,上述加强构件覆盖直到上述横向构件的端部,则能够增加主构架、后构架、横向构件的连接强度。
如在上述后构架上方后端具有载物架,则即使来自载物架的载荷沿后构架传递,后构架也能够借助于三叉状部的加强以良好的效率进行支承。
如具有车座轨,该车座轨从上述主构架的中间部朝后方延伸,在其上方具有上述车座和载物架,上述后构架的后端连接到车座轨,则即使来自车座及载物架的载荷沿后构架传递,也能够借助于三叉状部的加强,以良好效率对来自车座及载物架的载荷进行支承。
附图说明
图1为适用了本实施方式的车架的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图。
图2为车架的立体图。
图3为车架的三叉状部近旁的放大侧视图。
图4为车架的三叉状部近旁的放大正视图。
图5为车架的三叉状部近旁的放大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而且,以下说明中的前后左右及上下这样的方向如不特别记载,则与相对于车身的方向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49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阀装置
- 下一篇:液体喷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