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降解型抗堵塞地下滴灌管及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4996.2 | 申请日: | 201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0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李云开;孙昊苏;杨培岭;徐飞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5/06 | 分类号: | A01G25/06;C08L67/04;C08L23/12;C08K5/098;C08K5/4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关畅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解 堵塞 地下 滴灌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可降解型抗堵塞地下滴灌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滴灌管,所述滴灌管内壁间隔设置有若干灌水器;所述滴灌管上与所述灌水器的出水口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滴灌口;所述灌水器包括上下扣合一体的灌水器上片和灌水器下片;
所述灌水器上片的底面沿水流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栅格进水区,两个所述栅格进水区向所述灌水器上片的顶面凹陷,两个所述栅格进水区内均设置有一组栅格进水口,两组所述栅格进水口均穿透所述灌水器上片,两个所述栅格进水区的外周均设置有一圈迂回曲折的流道,两圈所述迂回曲折均向所述灌水器上片的顶面凹陷;两圈所述迂回曲折的流道的一侧通过一级流道连通,所述一级流道还连通两个所述栅格进水区;两圈所述迂回曲折的流道的另一侧均通过一条汇流流道连接汇流区,所述汇流区内设置有一压力补偿区,所述压力补偿区位于两圈所述迂回曲折的流道之间,所述压力补偿区向所述灌水器上片的顶面凹陷;
所述灌水器下片的顶面和底面均为平面,所述灌水器下片上与所述压力补偿区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出水口,即为所述灌水器的出水口;所述灌水器上片的所述压力补偿区与所述灌水器下片的所述出水口之间设置有压力补偿片,所述压力补偿片通过两点固定在所述压力补偿区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型抗堵塞地下滴灌管,其特征在于:两圈所述迂回曲折的流道的结构相同,每圈所述迂回曲折的流道均包括一条连通所述一级流道和所述栅格进水区的出水流道,所述出水流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连通所述一级流道的弧齿型流道,两条所述弧齿型流道均向所述栅格进水区弯折后远离所述栅格进水区连接一条弧形流道,两条所述弧形流道均向所述栅格进水区弯折后远离所述栅格进水区连接一条尖齿型流道,两条所述尖齿型流道迂回曲折后连接一起形成缓流区,所述缓流区通过所述汇流通道连接所述压力补偿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型抗堵塞地下滴灌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灌管上与所述灌水器的出水口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滴灌口,所述滴灌口上设置有舌片,所述舌片大于所述滴灌口,所述舌片整体呈长方形片式结构,一端设置在所述滴灌管上,另一端一体设置有一半圆形片式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型抗堵塞地下滴灌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灌管上与所述灌水器的出水口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滴灌口,所述滴灌口上设置有舌片,所述舌片大于所述滴灌口,所述舌片整体呈长方形片式结构,一端设置在所述滴灌管上,另一端一体设置有一半圆形片式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型抗堵塞地下滴灌管,其特 征在于:所述灌水器上片的底面间隔设置有若干圆形凹槽,所述灌水器下片的顶面与所述灌水器上片的圆形凹槽相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一圆柱形体积块,四个圆柱形体积块对应插设在四个圆形凹槽内。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型抗堵塞地下滴灌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水器的总厚度为3mm,所述灌水器上片底面上设置的两组所述栅格进水区的厚度为1mm;两个所述栅格进水区的总面积为28mm2,两组所述栅格进水口中的各栅格的厚度为1mm,各栅格的宽度为0.2mm,所述灌水器上片底面设置的所述一级流道的宽度为0.8mm,深度为1mm;所述压力补偿区的深度为0.3mm,所述压力补偿片的半径为9mm,厚度为0.8mm。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型抗堵塞地下滴灌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水器的总厚度为3mm,所述灌水器上片底面上设置的两组所述栅格进水区的厚度为1mm;两个所述栅格进水区的总面积为28mm2,两组所述栅格进水口中的各栅格的厚度为1mm,各栅格的宽度为0.2mm,所述灌水器上片底面设置的所述一级流道的宽度为0.8mm,深度为1mm;所述压力补偿区的深度为0.3mm,所述压力补偿片的半径为9mm,厚度为0.8mm。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可降解型抗堵塞地下滴灌管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取85~93重量份的聚乳酸母料,11~14重量份的聚丙烯,0.3重量份的辛酸亚锡,0.2重量份的甲苯磺酸,混合后搅拌,直至母料混合均匀;
2)保持165℃对混合料进行加热8小时后,将其注入灌水器上片和灌水器下片的模具中,保持模具内温度为80℃,待混合料注满模具后,压平注模,压强控制在100Pa,待注塑成形,冷却即得灌水器上片和灌水器下片;
3)灌水器下片的顶面四角均设置有一圆柱形体积块,与灌水器上片上设置的四个圆形凹槽相对应,四个圆柱形体积块对应插设在四个圆形凹槽内,将灌水器上片和灌水器下片紧密热压,使之牢固结合为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499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