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橡胶漆表面移印方法及其油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5458.5 | 申请日: | 201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9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廖肇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荣模具工业(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M3/12 | 分类号: | B41M3/12;C09D11/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刘文求;杨宏 |
地址: | 5238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橡胶 表面 方法 及其 油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印方法及其配方,尤其涉及一种橡胶漆表面移印方法及其油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价格日益低下,而原材料成本普遍上涨的形势下,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良品率来降低生产成本势在必行。
移印,属于特种印刷方式之一。它能够在不规则异性对象表面上印刷文字、图形和图像,现在正成为一种重要的特种印刷。例如,手机表面的文字和图案就是采用这种印刷方式,还有计算机键盘、仪器、仪表等很多电子产品的表面印刷,都以移印完成。
如图1所示,传统手机外壳喷涂橡胶漆移印logo的工艺为:首先在喷涂车间里将素材装夹具,进行除尘处理后,然后喷底漆,烘烤后就拆喷漆夹具,检验为良品后就转移到移印车间,进行移印logo。检验为良品后,又转移到喷涂车间,再装喷涂夹具,除尘后,然后喷面漆,烘烤后就拆喷漆夹具,检验为良品后,最后入库。可见现有技术中,移印logo时工序繁多,成本也高。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完善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工序,降低成本的橡胶漆表面移印方法及其油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橡胶漆表面移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待移印的素材进行除尘处理;
B,对所述素材进行喷底漆处理,并烘烤;
C,对所述素材进行喷面漆处理,并烘烤;
D,采用双组份移印油墨对所述素材进行移印处理,并烘烤。
所述的橡胶漆表面移印方法,其中,所述双组份移印油墨包括油墨和交联剂,所述油墨包括聚氨脂树脂,所述交联剂包括聚异氰酸酯,所述聚氨脂树脂占油墨质量的50~70%,所述聚异氰酸酯占交联剂质量的80~90%,所述油墨与交联剂的质量比为2:1~3:1。
所述的橡胶漆表面移印方法,其中,所述聚氨脂树脂占油墨质量的60%,所述聚异氰酸酯占交联剂质量的85%,所述油墨与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0:4。
所述的橡胶漆表面移印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还包括:
C2,对素材进行检测,如检测合格则进入步骤D。
所述的橡胶漆表面移印方法,其中,所述素材为手机外壳。
所述的橡胶漆表面移印方法,其中,所述移印处理具体为移印logo。
所述的橡胶漆表面移印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C和D烘烤温度均为80~85℃。
所述的橡胶漆表面移印方法,其中,所述移印处理的环境的相对湿度范围在40%~60%。
一种双组份移印油墨,其中,所述双组份移印油墨包括油墨和交联剂,所述油墨包括聚氨脂树脂,所述交联剂包括聚异氰酸酯,所述聚氨脂树脂占油墨质量的50~70%,所述聚异氰酸酯占交联剂质量的80~90%,所述油墨与交联剂的质量比为2:1~3:1。
所述的双组份移印油墨,其中,所述聚氨脂树脂占油墨质量的60%,所述聚异氰酸酯占交联剂质量的85%,所述油墨与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0:4。
本发明通过待素材喷完底漆和面漆后使用双组份移印油墨进行移印。大大减少工序,所需人力也少,同时还能提高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传统手机外壳喷涂橡胶漆移印logo的工艺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橡胶漆表面移印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橡胶漆表面移印方法及其油墨,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一种橡胶漆表面移印方法的示意图。步骤如下,首先将待移印的素材进行除尘处理;然后对所述素材进行喷底漆处理,并烘烤;再对所述素材进行喷面漆处理,并烘烤;最后采用双组份移印油墨对所述素材进行移印处理,并烘烤。可看出,橡胶漆表面移印logo工艺可简化喷完底漆后拆喷涂夹具、检验以及移印完后转移回喷涂车间、移印完后装喷涂夹具等四道工序。工序越少,所需人力越少;同时产品良率更高。优选地,面漆烘干后,移印之前,要对素材进行检测,检测合格才进行下一步骤,这样可提高产品良率,避免不合格的素材继续占用工序,浪费人力物力;更优选地,喷完底漆后也进行检测,可进一步提高产品良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荣模具工业(东莞)有限公司,未经捷荣模具工业(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54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切草机的压草辊装置
- 下一篇:落地式空调器的开关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