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矿用机器人救生舱的移动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6079.8 | 申请日: | 201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4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龙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梅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黄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器人 救生 移动 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移动构件,具体涉及一种矿用机器人救生舱的移动构件。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每年煤矿井下瓦斯爆炸造成的伤亡令人触目惊心,急需加快煤矿井下矿工逃生的“生命之舟”建设。井下机器人救生舱移动构件是装备抗压、隔爆、隔热的钢结构,适用于煤与瓦斯外接压风和内置压缩氧供氧系统、并将毒害气体处理和温度湿度调节统一设计,舱内备有食品、饮用水、急救药品仓等。当矿井下发生事故时,矿工在逃生无望的情况下,可迅速进入救生舱避险,与外界灾害环境完全隔离,伺机逃生或等待救援,而现有的国内外救生舱自身没有驱动功能,只能被动等待救援,无法通过机器人救生舱移动构件驱通堵塞的矿井,进行自我施救与外界救援同步进行,本发明的一种矿用机器人救生舱的移动构件就是专门对此而研发,经检索未发现相同构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矿用机器人救生舱的移动构件,采用齿轮、凹套具,通过横柱来带动轨道履带轮运作,减轻感应操纵器运作用力甚度,增大感应操纵器转动角度和范围,运作调节时轨道履带轮摆动速度缓慢,提高了机器人救生舱的移动构件前进的稳定性。
一种矿用机器人救生舱的移动构件是采取以下方案实现的:包括感应操纵器、丝杆、轴轮、立板和横柱。立板一侧设置有凹套具,在立板上设置有凸口,感应操纵器纵向装有丝杆,丝杆中端装有轴轮,轴轮与圆弧齿条啮合,丝杆中端上部安装在凸口内;立板固定在横柱上。
所述横柱与推进器上下贯通连接,推进器与旋轮相连。
所述凸口与凹套具为同一个圆心。
由于推进器转动时形成螺旋轨迹,因此本发明齿条板上设置有与其相配的螺旋转头和的套具和凸口,可以使立板摆动时的轨迹与推进器转动时螺旋轨迹相一致,以达到旋轮与凹套具相啮合。
机器人救生舱运作时,转动感应操纵器,通过固定在丝杆前端旋轮沿凹套具转动,带动立板左右摆动,立板带动横柱,再通过推进器传动轨道履带轮左右转动,来实现机器人救生舱运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一种矿用机器人救生舱的移动构件设计合理,结构紧凑,由于采用旋轮和凹套具通过横柱来带动轨道履带轮运作,所需运作力小,适用于机器人运作,感应操纵器运作角度和范围大,阻力小,由于采用轴轮、凹套具传动,运作调节时轨道履带轮摆动速度缓慢,可以提高机器人救生舱的移动构件运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一种矿用机器人救生舱的移动构件示意图。
图1标示说明:感应操纵器1,丝杆2,立板3,轴轮4,凹套具5,凸口6,横柱7,推进器8,旋轮9,轨道履带轮10。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一种矿用机器人救生舱的移动构件,包括感应操纵器1,丝杆2,轴轮4,立板3和横柱7。立板3一侧设置有凹套具5,在立板3上设置有凸口6,感应操纵器1纵向装有丝杆2,丝杆2中端固定有轴轮4,轴轮4下端与凹套具5啮合,丝杆2上端部安装在凸口6下;立板3固定在横柱7上,横柱7与推进器8上下贯通连接,推进器8与旋轮9相连。轨道履带轮10链接在旋轮9上。
所述凸口6与凹套具5为同一个圆心。
所述丝杆2中端上部通过固件、卡条定位在凸口6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矿用机器人救生舱的移动构件,虽然参照实施例进行了表述,但是,同行业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说明的结构各个细节,可以作出变化和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梅,未经龙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60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