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催化氧化浸出镍钼矿中镍、钼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6246.9 | 申请日: | 201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0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侯晓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08 | 分类号: | C22B3/08;C22B23/00;C22B34/34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43008 | 代理人: | 赵洪;杨斌 |
地址: | 410012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 氧化 浸出 镍钼矿中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镍钼矿中提取镍、钼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镍、钼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具有优良的耐高温、耐磨、硬度高、韧性强及延展性好等特点。因此,金属镍、钼广泛应用于钢铁、有色冶金、化工等领域,涉及到军工、航天技术、核能工程、真空电子材料等与国家民生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金属。
伴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先进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研制、开发的不断深入,镍、钼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并呈现出不断向高科技尖端领域渗透的趋势。高速发展的现代工业对镍、钼金属的大量需求,使得镍、钼金属资源的获取和利用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是否能高效地从镍钼资源中提取镍、钼成为未来世界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几十年来,伴随着硫化镍矿和钼矿的大量开采,其矿产储量日趋减少,可供利用的镍、钼资源中镍、钼的含量也大幅降低。因此,寻求可替代硫化镍矿和钼矿的有价资源,为世界冶金工作者高度关注。
镍钼矿是一种重要的、可供利用的镍、钼有价资源,是近些年发现的我国特有的多金属复合矿,其广泛分布于贵州遵义、湖南张家界、湖北的都昌、云南沾益和浙江富阳等地区。镍钼矿中除含有较高的有价金属镍、钼(Ni:0.7%~7.7%、Mo:2%~11%)外,还含有较高的稀有金属和贵金属。据北京大学相关研究人员估算,镍钼矿中含钼5220万吨、镍4515万吨、金510吨、银10800吨、钯480吨、稀有金属501吨。其中,贵州遵义和湖南西北部的镍钼矿,因其资源储量巨大,矿石中镍、钼(Ni、Mo的平均品位分别为3.5%和5.6%)及稀贵金属含量高,受到矿物工作者的极大关注。
鉴于镍钼矿资源储量巨大,有价金属镍、钼含量高,而我国可供经济开发、利用的镍钼资源极其有限,因此,从资源的综合利用、资源的战略储备来看,镍钼矿是我国可供综合利用的重要资源,也是将来提取镍、钼的重要替代资源之一。
目前,处理镍钼矿的典型代表工艺主要有两种:
(1)镍钼矿→破碎→球磨→氧化焙烧(脱硫、碳)→电炉还原熔炼→钼镍合金→浸出→分别提取镍、钼;
(2)镍钼矿→破碎→球磨→氧化焙烧→浸出(酸浸或碱浸)→提取镍、钼。
从以上两种现有的工艺过程来看,均存在以下局限性:
(1)处理工序复杂、流程较长;
(2)在处理过程中,均采用了氧化焙烧;由于镍钼矿中硫、砷、硒、碳等元素含量较高,氧化焙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SO2、SeO2、As2O3、As2O5、CO2、CO等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极其有害的气体。此外,氧化焙烧需要庞大的回转窑处理原矿,能耗较高。再之,氧化焙烧温度在500℃~600℃范围内,其不可避免地造成矿石中的钼氧化,导致钼的氧化物升华,造成钼的大量损失;
(3)工艺中还采用电炉熔炼,熔炼温度在1400℃左右,能耗很大,电极损耗严重;所得钼镍合金还需经过后续的破碎、球磨、浸出等系列冶金处理工序。
可见,传统的处理镍钼矿的工艺不仅过程复杂、工序繁多,而且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镍钼回收率低,更为重要的是,传统工艺的操作环境还缺乏安全性,其排放的废气(例如SO2、SeO2和As2O3等有毒气体)、废液、废渣对外部环境也可能构成巨大威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流程短、操作简单、能耗低、金属回收率高、生产成本低的催化氧化浸出镍钼矿中镍、钼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催化氧化浸出镍钼矿中镍、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镍钼矿的预处理;
(2)将所述预处理后的镍钼矿进行催化氧化浸出;所述催化氧化浸出是在酸性浸出体系中进行,所述催化氧化浸出中选用的催化剂主要指FeCl3;催化氧化浸出后的浸出液进一步分离、提取金属镍和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62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