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ED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分段补偿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6939.8 | 申请日: | 201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7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杨清;杜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聚辰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张静洁;张妍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驱动 电路 输出 电流 分段 补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LED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分段补偿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迟滞控制模式的LED驱动电路因其控制结构简单、芯片成本低、所需外围元器件少在LED驱动电路中被广泛采用。
图1为采用迟滞控制模式的LED驱动电路的部分结构图,包括电流检测与放大模块、比较模块、驱动模块和开关模块。
上述迟滞控制模式的LED驱动电路由于内部电流检测与放大模块的速度有限造成的延时、比较器的上升和下降延时以及内部逻辑与驱动延时的影响,迟滞控制模式的LED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的平均值Iout_avg会受到输入电压Vin和外接LED输出电压Vout的变化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使得迟滞控制模式的LED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精度较低。采用图1所示迟滞控制模式的LED驱动电路,在输入电压6V到40V范围变化时,输出电流的平均值Iout_avg会有超过5%的变化,使得输出电流精度较低、影响芯片良率。特别是当输入电压Vin变化较大的应用情况时,会使输出电流的平均值Iout_avg有较大的变化,当超过LED的额定电流时会降低LED的寿命。
图2所示的迟滞控制模式的LED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系统上电后,M1、M2初始状态为关闭,内部的电源、基准电压与偏置电流建立,A1、A2、A3开始正常工作。电流检测与放大模块的输出电压V1为 ,电流检测电阻Rsns上的电压等于输出电流Iout与电流检测电阻Rsns之积,即。系统初始状态LED负载电流为0A,所以电流检测与放大模块的输出电压V1电压为0V。因此比较模块A2输出高电平,经过驱动模块A3,使开关模块中M1、M2导通。M1、M2导通后,电流检测与放大模块的输出电压V1跳变为,输入电压Vin经过电流检测电阻Rsns,LED负载,电感L1,M1到地gnd产生通路,输出电流Iout从0A逐渐增大。
当电流检测与放大模块的输出电压V1上升到基准电压Vref时,比较模块A2输出变为低电平,经过驱动模块A3,使开关模块中M1、M2关闭。此时,对应输出电流Iout为。M1、M2关闭后,电流检测与放大模块的输出电压V1跳变为,输入电压Vin经过外围电路模块中的电流检测电阻Rsns,LED负载,电感L1,M1到地gnd的通路关闭,电感L1中的能量通过二极管D1,电阻Rsns,LED负载和电感L1组成的回路释放,输出电流Iout从逐渐减小。
当电流检测与放大模块的输出电压V1下降到基准电压Vref时,比较模块A2输出变为高电平,经过驱动模块A3,使开关模块中M1、M2导通。此时,对应输出电流Iout为。M1、M2导通后,电流检测与放大模块的输出电压V1跳变为,输入电压Vin经过电流检测电阻Rsns,LED负载,电感L1,M1到地gnd产生通路,输出电流Iout从逐渐增大。
迟滞控制模式的LED驱动电路自动循环上述过程,实现对LED负载的迟滞控制。
上述迟滞控制模式的LED驱动电路的缺点在于:由于内部电流检测与放大模块的速度有限造成的延时、比较器的上升和下降延时以及内部逻辑与驱动延时的影响,迟滞控制模式的LED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的平均值Iout_avg会受到输入电压Vin和外接LED输出电压Vout的变化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使得迟滞控制模式的LED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精度较低。
具体分析如下:
不考虑延时情况下,如图3虚线部分所示。输出电流Iout的理论峰值和谷值如下:
(1)
(2)
输出电流的理论平均值Iout_avg_ideal为:
(3)
考虑延时情况下,如图3实线部分所示。图中Tdly_rise为电流上升延时时间,Tdly_fall为电流下降延时时间,Idly_rise为电流上升延时时间造成的电流变化量,Idly_fall为电流下降延时时间造成的电流变化量。输出电流Iout的实际峰值和谷值如下:
(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聚辰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未经聚辰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69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型环保燃料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隔热材料为玻璃真空管的保温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