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成本的高炉炼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8465.0 | 申请日: | 201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3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孟庆波;战丽;徐秀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5/00 | 分类号: | C21B5/00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4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成本 高炉 炼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金领域,具体涉及高炉炼铁生产中选用的燃料。
背景技术
焦炭是高炉冶炼的重要燃料。近年来高炉大型化,采用低焦比炼铁,对焦炭强度指标提出了更高要求。常规炼焦工艺生产的冶金焦,要提高焦炭强度必须增加优质焦煤、肥煤的配入量,中国焦炭产能大,优质焦煤、肥煤紧缺,这些因素造成优质炼焦煤价格高昂,冶金焦生产成本过高。
为了节约优质炼焦煤,降低钢铁企业高炉炼铁生产成本,同时保证焦炭质量,捣固炼焦技术得到迅速推广和发展。按照现有的炼焦工艺,焦炭可分为两类,分别是顶装焦和捣固焦。与常规炼焦(顶装炼焦)工艺相比,捣固炼焦工艺是通过捣实煤饼,增加煤的堆积密度,减少填充煤粒间空隙所需胶质体的数量,在保证焦炭质量的情况下,增加弱粘结性煤的配入量,减少优质炼焦煤的用量。目前中国机焦炉生产能力5亿多吨,其中捣固机焦炉生产能力约1.3亿吨。捣固焦与顶装焦相比,捣固焦结构致密,强度高,但在高炉内反应性差,发热量低,产生CO少,使铁矿石间接还原度降低,一度受到炼铁企业的冷落、甚至排斥。
兰炭(半焦)是以高挥发分的弱粘煤或不粘煤为原料,经中、低温干馏炭化除去煤中焦油和大部分挥发分后的炭质残留物。2010年中国兰炭生产规模达到5000万吨。兰炭产量较大,价格低廉,其燃烧特性和反应特性好。本发明已通过试验得出结论,兰炭(半焦)与C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开始温度、剧烈反应温度都明显低于冶金焦,反应速度快于冶金焦,能较好的保护冶金焦,减少冶金焦与C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利用兰炭(半焦)反应性高,易与CO2反应并产生较多的CO特性,使其主要起还原剂作用,充分还原铁矿石,减少捣固焦与CO2发生碳溶反应,充分发挥捣固焦骨架作用;利用捣固焦低反应性、高强度,主要起料柱骨架作用,保证高炉的透气、透液性。将块状兰炭(半焦)和捣固焦搭配用于高炉炼铁,为降低钢铁企业高炉炼铁生产成本,有效地节约优质炼焦煤资源开辟一条新的技术路线。
目前中国高炉喷吹原料主要是无烟煤与烟煤的配合煤,或单独用无烟煤、贫煤、贫瘦煤。中国钢铁产量大,同时高炉喷煤比不断提高,导致此类煤资源紧张,价格不断攀升。兰炭(半焦)一般灰低、硫低、磷低,在高炉喷吹方面燃烧性能好,反应性好,置换率较高,能够满足高炉喷吹用煤的技术要求,兰炭(半焦)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小粒度和粉末状兰炭(半焦),不能作为层焦与铁矿石混合装入高炉,可将这部分小粒度和粉末状兰炭(半焦)作为高炉喷吹燃料。
因此,发明一种将块状兰炭(半焦)与捣固焦搭配用于高炉炼铁,小粒度及粉末状兰炭(半焦)作为喷吹燃料用于高炉炼铁,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高炉炼铁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以最大程度地缓解中国炼焦煤资源及喷吹煤资源紧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成本的高炉炼铁方法,该方法将捣固焦和兰炭(半焦)用于高炉炼铁,其目的是在保证高炉高效生产的条件下,最大程度地降低优质炼焦煤和现有的喷吹煤(优质无烟煤、贫煤、贫瘦煤)需求,提高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低成本的高炉炼铁方法,将兰炭(半焦)与捣固焦搭配用于高炉炼铁。块状兰炭(半焦)与矿石混合均匀后,与捣固焦分层装入高炉中,小粒度或粉末状兰炭(半焦)粉碎至喷吹粒度要求后,单独或与煤粉混合喷入高炉。
所述的捣固焦质量指标满足:Ad≤15.0,St,d≤0.9,M40≥74,M10/%≤9.0,CSR/%≥48,CRI/%≤39;粒度范围25~75mm。
本发明所述的块状兰炭与矿石的重量比为1∶20~1∶200,所述的块状兰炭(半焦)质量指标满足Ad≤13%;St,d≤0.8%;M25≥30%;M10≤30%;CSR35(与CO2气化反应失重35%时的强度)≥35%,粒度范围为10mm~45mm。
本发明所述的作为喷吹燃料使用的小粒度或粉末状兰炭(半焦)的质量指标满足:Ad≤14%;St,d≤0.8%,粒度范围小于10mm。小粒度或粉末状兰炭经过粉碎,粉碎至喷吹煤粒度要求后,作为喷吹燃料单独使用或与煤粉混合用于高炉炼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84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