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电化学手段测试抗菌不锈钢耐微生物腐蚀性能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18781.8 申请日: 2012-01-20
公开(公告)号: CN102590298A 公开(公告)日: 2012-07-18
发明(设计)人: 南黎;杨柯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1N27/27 分类号: G01N27/27;G01N1/32
代理公司: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代理人: 张志伟
地址: 110016 辽***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利用 电化学 手段 测试 抗菌 不锈钢 微生物 腐蚀 性能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材料科学和微生物科学两个领域,属于交叉学科范畴,具体为一种利用电化学手段测试抗菌不锈钢耐微生物腐蚀性能的方法,是利用电化学手段测试抗菌不锈钢与细菌作用不同时间后的开路电位、电化学阻抗以及极化曲线的变化,进而评价抗菌不锈钢耐微生物腐蚀性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不锈钢由于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耐蚀性能和加工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种海洋工程中。当环境中的氧化性足够强时,不锈钢的表面不仅能生成钝化膜,而且钝化膜的任何破损都能迅速自身修复。由于海水中溶有氧,为不锈钢建立钝化状态提供了氧化条件,但海水中存在的大量微生物对钝化膜的破坏也是十分强烈的,这就决定了大多数不锈钢在海水中只能建立不稳定的钝化状态。有研究表明,尽管不锈钢表面存在着一层钝化膜,但并不能免于微生物腐蚀。随着不锈钢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其微生物腐蚀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英美等国相继成立了专门的微生物腐蚀研究机构,研究的材料除碳钢外还扩大到不锈钢等材料。不锈钢由于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及综合机械性能而常用于一些重要部件,但在微生物的影响下,其焊接焊缝及热影响区常会发生腐蚀破坏,从而影响了其广泛应用。

随着人们对健康及环保意识的增强,具有强烈、持久和广谱杀菌作用的含铜抗菌不锈钢已引起了人们愈来愈多的关注。由于抗菌不锈钢兼具结构材料和抗菌功能材料的双重特点,因而研究和探讨抗菌不锈钢的耐微生物腐蚀性能具有重要的应用和理论价值。

《2006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论文集》提及的抗菌处理含铜铁素体不锈钢耐微生物腐蚀性能的研究(秦丽雁等),采用稳态阳极极化曲线、恒电位开路衰减响应等多种电化学测试技术以及微生物学方法研究了抗菌处理含铜铁素体不锈钢在含有培养基的嗜氧菌溶液中的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不锈钢的腐蚀电位Ecorr随嗜氧菌的新陈代谢呈现规律性地变化,随时间的增加而负移。在菌液中抗菌不锈钢的点蚀击穿电位Eb比普通不锈钢正170mV。不锈钢恒电位开路衰减的测量结果也表明,抗菌处理使不锈钢在菌液中钝化膜的稳定性得到改善,抗菌不锈钢比普通不锈钢更耐微生物腐蚀。其不足之处在于:该研究的测试数据没有表明细菌是在最适宜的培养条件(培养温度35~37℃)下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没有反应出细菌的最佳生长状态,不能客观准确地对比两种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另外,研究中如果采用电化学阻抗测试的方法,就能够保证待测样品的表面不受破坏,更能真实地反应出细菌生物膜随不同时间在样品表面上的变化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电化学手段测试抗菌不锈钢耐微生物腐蚀性能的方法,解决在干燥、深海等环境中无法对抗菌不锈钢耐微生物腐蚀性能进行测试等问题,旨在更加可靠和便捷地检测抗菌不锈钢的耐微生物腐蚀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电化学手段测试抗菌不锈钢耐微生物腐蚀性能的方法,利用电化学手段获得抗菌不锈钢与细菌作用不同时间后的开路电位、电化学阻抗以及极化曲线,进而评价抗菌不锈钢材料的耐微生物腐蚀性能。需要指出的是,在电化学测试过程中,材料的开路电位、腐蚀电位以及极化电阻的数值越高,其耐微生物腐蚀性能越强。

1、实验材料的制备

用线切割方法分别制备出尺寸为10×10×3mm的抗菌不锈钢和普通不锈钢样品,洗净、去脂,用铜导线一端固定在样品表面,然后用环氧树脂冷镶,另一端导线露出。待环氧树脂干燥后,样品经打磨、抛光后露出另一端表面,用丙酮溶液超声清洗,放置于紫外灯下灭菌20~40分钟,备用。

2、菌悬液的制备

用装有新鲜斜面的试管将细菌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后,加入4~6ml的8~9wt‰的生理盐水溶液,用接种环刮下斜面细菌,采用比浊法将菌悬液逐级稀释成4~6×106cfu/ml的菌液。

采用的细菌为大肠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

3、抗菌不锈钢与细菌的作用

将制备好的不锈钢样品放置于装有4~6×106cfu/ml菌液的烧杯中,并浸没其中,铜导线的另一端露在烧杯外,将烧杯密封好,放置于35~37℃的水浴中,培养2~14天。

4、作用后的开路电位

将工作电极(不锈钢样品)、对电极(Pt电极)以及参比电极(KCl饱和甘汞电极)接好后,开通电化学设备电源,打开V3-Studio软件,选择开路电位的测试步骤,开路电位的测试时间定为0.5~2小时。

5、作用后的电化学阻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87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