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扁平热管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9541.X | 申请日: | 201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7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宏;周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B21C23/08;B21C2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扁平 热管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扁平热管及其制造方法,尤指一种具有内薄外厚的毛细结构的扁平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散热装置与电子产品的发展息息相关。由于电子产品在运作时,电路中的电流会因阻抗的影响而产生不必要的热能,如果这些热能不能有效地排除而累积在电子产品内部的电子元件上,电子元件便有可能因为不断升高的温度而损坏。因此,散热装置的优劣影响电子产品的运作甚巨。
目前,电子产品最常用的散热装置是通过将热管的一端接触会产生热的电子元件,另一端连接散热鳍片,并以散热风扇对散热鳍片进行散热。一般而言,热管主要分为圆形热管以及扁平热管。扁平热管是由扁平中空管体、毛细结构以及工作流体组成。现有毛细结构大多是经由烧结工艺将金属粉末烧结于圆形中空管体的内壁上,再经由压管等工艺使圆形中空管体被压制成扁平状。一般而言,热管的管体厚度小于2毫米称为超薄热管,而大于2毫米则称为薄型热管。但是,不论如何将热管薄型化,其内部仍须预留足够的空间以供工作流体进行汽、液相变化,而热管内部除了工作流体外,毛细结构的形成更是影响管体内部空间的主要因素,尤其在薄型甚至超薄热管等内部空间极度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有效运用管体内部的有限空间,已成为现今薄型化热管的主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扁平热管及其制造方法,其具有内薄外厚的毛细结构,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根据一实施例,本发明的扁平热管包含一扁平中空管体以及一毛细结构。扁平中空管体具有一第一平直部、一第二平直部以及二弧形部,二弧形部分别连接于第一平直部与第二平直部的二侧。毛细结构形成于扁平中空管体中,毛细结构具有一中间部以及二侧边部,中间部位于第一平直部的内壁上,二侧边部位于二弧形部的内壁上,中间部的厚度小于二侧边部的厚度。
其中,所述二侧边部的至少其中之一抵接于所述第二平直部的内壁。
其中,所述毛细结构呈U字形。
其中,所述毛细结构为粉末烧结毛细结构、网状毛细结构或复合式毛细结构。
根据另一实施例,本发明的扁平热管的制造方法包含:提供一圆形中空管体;将一类凸字形芯棒插入圆形中空管体,其中类凸字形芯棒具有一扇形部以及一突出部,突出部自扇形部突出,扇形部抵接于圆形中空管体的内壁,突出部与圆形中空管体的内壁之间形成一有段差的容置空间;于有段差的容置空间中形成一毛细结构,其中毛细结构具有一中间部以及二侧边部,中间部的厚度小于二侧边部的厚度;将类凸字形芯棒自圆形中空管体抽出;以及使圆形中空管体挤压变形成一扁平中空管体。
在圆形中空管体挤压变形成扁平中空管体后,扁平中空管体具有一第一平直部、一第二平直部以及二弧形部,二弧形部分别连接于第一平直部与第二平直部的二侧,毛细结构的中间部位于第一平直部的内壁上,且毛细结构的二侧边部位于二弧形部的内壁上。此外,在圆形中空管体挤压变形成扁平中空管体后,毛细结构的二侧边部的至少其中之一抵接于第二平直部的内壁。
上述的毛细结构可为粉末烧结毛细结构、网状毛细结构或复合式毛细结构。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毛细结构呈内薄外厚,以于扁平热管的扁平中空管体中形成单一蒸气通道,单一蒸气通道的热传量较大,可达到极佳的热传与回流效果。此外,由于毛细结构的中间部的厚度小于二侧边部的厚度,当热源贴设于扁平热管的扁平中空管体的中间时,毛细结构的中间部的热阻较低,可有效增进热传效果。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扁平热管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圆形中空管体以及类凸字形芯棒的立体图;
图3为类凸字形芯棒插入圆形中空管体的前视图;
图4为毛细结构形成于有段差的容置空间中的前视图;
图5为图4中的类凸字形芯棒自圆形中空管体抽出后的前视图;
图6为图5中的圆形中空管体挤压变形成扁平中空管体的前视图;
图7为图6中的扁平热管贴设于热源上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扁平热管;3-热源;10-圆形中空管体;10′-扁平中空管体;12-类凸字形芯棒;14-毛细结构;100-有段差的容置空间;102-第一平直部;104-第二平直部;106-弧形部;108-蒸气通道;120-扇形部;122-突出部;140-中间部;142-侧边部;T1、T2、T1′、T2′-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95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