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微穿孔板结构的噪声发电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9543.9 | 申请日: | 201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9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赵湛;吴少华;杜利东;郭丽君;方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N2/18 | 分类号: | H02N2/1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穿孔 板结 噪声 发电 器件 | ||
1.一种基于微穿孔板结构的噪声发电器件,包括微穿孔硅片(1)、导电支架(2)、敏感压电薄膜(3)、引出电极(4)、薄膜支撑体(5);其特征是:微穿孔硅片(1)和薄膜支撑体(5)分别封闭式固接于筒状导电支架(2)两端,共同围成一封闭空间,形成共振腔;微穿孔硅片(1)上设有多个均布的通孔,微穿孔硅片(1)固置于导电支架(2)的上方,朝向声波入射的方向;薄膜支撑体(5)固置于导电支架(2)的下方,处于共振腔的底部;
多个敏感压电薄膜(3)固接于薄膜支撑体(5)内侧面,排成阵列;多个敏感压电薄膜(3)的上下表面分别与引出电极(4)电连接,多个引出电极(4)分别与外电路电连接,将电荷传导出去;
微穿孔硅片(1)、导电支架(2)、敏感压电薄膜(3)与薄膜支撑体(5)共同围成的封闭空间,使之成为微穿孔硅片(1)的共振吸声结构;敏感压电薄膜(3)、引出电极(4)与薄膜支撑体(5)构成薄膜式振动能量收集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与能量收集器件,其特征是:所述敏感压电薄膜(3),为压电材料层;引出电极(4)包括上、下电极,上电极的下表面与敏感压电薄膜(3)的上表面相连接,敏感压电薄膜(3)的下表面与下电极的上表面相连接,敏感压电薄膜(3)在两个电极层之间,将二者隔开;敏感压电薄膜(3)、引出电极(4)形成上下两层为导电体,中间层为压电体的夹层结构;
每个敏感压电薄膜(3)下方的薄膜支撑体(5)硅材料被刻蚀掉,使敏感压电薄膜(3)形成悬空的薄膜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与能量收集器件,其特征是:所述微穿孔硅片(1)的通孔为圆形、方形或三角形其中之一或它们的组合;根据不同的需要,通孔的直径为从数十微米到数个厘米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与能量收集器件,其特征是:所述导电支架(2)为任意形状的空心筒状支撑体,微穿孔硅片(1)和薄膜支撑体(5)的周边形状与导电支架(2)的横截面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降噪与能量收集器件,其特征是:所述敏感压电薄膜(3)为方形、圆形或三角形其中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降噪与能量收集器件,其特征是:所述敏感压电薄膜(3)、引出电极(4)形成的夹层结构,是在薄膜支撑体(5)上分别采用磁控溅射技术依次淀积下电极层、压电材料层和上电极层,分步制备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与能量收集器件,其特征是:所述薄膜支撑体(5)的上表面与引出电极(4)下电极的下表面相连,作为敏感压电薄膜(3)的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954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活动房
- 下一篇:斜板式可变排量压缩机及控制其螺线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