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广东紫珠低极性成分提取物、含有其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19982.X 申请日: 2012-01-21
公开(公告)号: CN103211920A 公开(公告)日: 2013-07-24
发明(设计)人: 杨义芳;贾安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
主分类号: A61K36/85 分类号: A61K36/85;A61P15/00;A61P31/04;A61P31/10;A61K127/00;A61K135/00
代理公司: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代理人: 陈长会;谢燕军
地址: 200040 上***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广东 紫珠 极性 成分 提取物 含有 药物 组合 制备 方法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中药或天然药物制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广东紫珠低极性成分提取物、其制备方法、含有该广东紫珠挥发油提取物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于抑制宫颈炎致病菌的用途。

背景技术

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妇女的调查表明:我国育龄女性人口数字约为1.5-2亿,其中约41%的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妇科炎性疾病,已婚女性发病率更高达70%。据统计,宫颈炎约占妇产科门诊总数的40-50%,居妇科疾病之首,其中慢性宫颈炎占门诊病人的10%-25%。正常情况下,子宫颈腺体可以分泌粘稠的分泌物,形成粘液可抵抗阴道内病原体侵入子宫腔。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或者子宫颈受某种因素影响,使分泌物增加,宫颈外部长期浸在分泌物内,就极易受病原体的袭击,这种情况导致子宫颈“失守”而感染,从而形成宫颈炎。宫颈炎致病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等。

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广东紫珠(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 Chun.),2010年新收录于中国药典。又名止血柴,紫珠草、金刀菜等,广泛分布于我国江西、湖南、湖北、广东等省,具有收敛止血,清热解毒之功效,是“抗宫炎片”和“抗宫炎胶囊”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料药材,在妇科炎症制剂中被广泛应用,常用于治疗宫颈糜烂出血、阴道炎、宫颈炎等妇科疾病,在江西、湖南等省列入地方药材标准。国内外对紫珠属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黄酮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上,现代研究也证实多种紫珠属植物挥发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但对广东紫珠中的低极性成分深入研究未见报道。

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主要有以下3个文献:

1.Kim Y S,Shin D H.Volatile Constituents from the Leaves ofCallicarpajaponica Thunb.and Their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J Agric FoodChem,2004,52(4):781-787.该文做了广东紫珠同属植物C.japonica中的挥发性成分对于六种食物传播的微生物的抗菌活性,但没有关于广东紫珠低极性成分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菌活性的描述。

2.李德英,袁惠德.华紫珠和杜虹花的成分、毒性与抑菌作用比较.现代应用药学.1992,9(1):13-15.该文做了广东紫珠同属植物华紫珠、杜虹花化学成分的抗菌活性测定,但没有关于广东紫珠低极性成分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菌活性的描述。

3、洪燕龙.妇炎康泡腾片的制剂工艺,质量标准和广东紫珠化学成分的研究.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该文利用体内试验验证了广东紫珠总黄酮具有抗炎活性,但没有针对广东紫珠低极性成分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菌活性的描述。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广东紫珠低极性成分提取物,其可通过超临界CO2萃取法得到,并对其进行GC-MS分析分离,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等宫颈炎常见致病菌分别评价广东紫珠低极性成分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为广东紫珠进一步的研究应用提供依据。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广东紫珠低极性成分提取物,其特征在于其含有19.12%-25.86%的脂肪酸类化合物、36.16%-41.93%的烃类化合物和3.40%-7.39%的萜类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所述“低极性成分”是指极性较小的脂肪酸类、萜类及烃类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广东紫珠低极性成分提取物含有19.12%的脂肪酸类化合物、36.16%的烃类化合物和3.40%的萜类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广东紫珠低极性成分提取物含有25.86%的脂肪酸类化合物、41.93%的烃类化合物和7.39%的萜类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重要的脂肪酸类化合物包括棕榈酸、十四烷酸、十七烷酸、n-十六酸和亚油酸、硬脂酸和二十二烷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重要的烃类化合物包括十八烷、二十二烷、二十八烷、(E,E)-2,4-癸二烯醛、(Z)-9,17-十八碳二烯醛、十氢番茄红素、二十烷、二十七烷、顺式-2,6,10,14,18-五甲基-2,6,10,14,18-二十戊烯和15-烯-十八碳酮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萜类化合物选自叶绿醇、金合欢醇异构体、石竹烯、吉玛烯D、氧化石竹烯、丁香烯、植物醇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未经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99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