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助餐饮智能点餐系统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21747.6 申请日: 2012-01-31
公开(公告)号: CN102567926A 公开(公告)日: 2012-07-11
发明(设计)人: 何立荣 申请(专利权)人: 何立荣
主分类号: G06Q50/12 分类号: G06Q50/1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510000 广东***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自助 餐饮 智能 系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信息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应用无线通信技术服务自助点餐的智能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餐饮业务量的增长,传统的点餐操作流程在大型餐饮企业中已不能满足现有需要。现有的在使用回转传送带的餐厅,每一个餐厅每一班次大致的人员配备为厨房3~5人,清洁人员2人,收银1人,店长1人,服务人员8~12人,每个客人吃完后,由服务人员对吃了的食品进行分类统计,然后客人才能结帐。当客人就餐想点餐时,必须喊服务人员过来才能进行点餐。在吃饭旺盛的时间,服务人员疲于奔命,有时服务不到位也会使客人不满意。餐厅也会出现“漏单”、“跑单”的现象。这种传统的点餐方式基本依赖于人工操作,这种方式存在以下不足:

1、在用餐高峰期时,服务员不能随时掌握桌台状态,以至于不能快捷的为顾客服务;

2、顾客就餐过程中,人工传递单据浪费了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员工的劳动强度;

3、经营大规模菜系时,单据多、信息量大,而分单、传菜等环节繁杂,经过的人越多越容易出问题,造成误操作,直接影响了服务质量;

4、点餐的整个流程受到每个环节执行情况的制约,点餐与厨房、前台不能达到高效的信息同步;

5、收银台传统的工作模式,是将服务员所开四联单中的收银联所有单品手工相加或逐一录入得出的消费总计,这部分工作不但速度慢、而且也非常容易出现误差。由于采用的是手工结帐收银模式,这就决定了收银员,不能及时的给管理者提供运营管理所需要的经营数据信息,如:人均消费额、翻台率、最受欢迎的菜品、会员客户的饮食喜好、服务员每月的工作业绩。由于不能及时调整运营方向和思路,使管理处于滞后状态,从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6、顾客点餐时,只能通过服务人员将点餐信息传递给厨师,增大了报错菜名的发生率,给顾客的就餐情绪造成负面影响,降低服务的满意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助餐饮智能点餐系统,应用先进的无线WIFI通讯和物联网技术,快捷、安全、高效、稳定地管理餐厅的日常运营,数据传递准确及时迅速,显示直观,节省人力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提升品牌形象和行业核心竞争力。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助餐饮智能点餐系统,包括:回转传送带,其设置有显示终端,并放置若干贴有RFID的食品容器;

后台数据库服务器,作为智能点餐系统数据处理中心;

触屏点餐交互终端,用于客户点餐、查询等服务;

传送带显示终端,实时提供回转传送带上的食品供应信息;

食品取食控制终端,实时读取顾客取食的容器RFID,并通过网络实时获取容器所承载的食品信息;

食品生产控制终端,通过交互方式提供给厨师选择录入所生产的食品信息,通过自动读取装载食品的容器RFID,自动实现容器RFID与食品的关联信息,并实时记录到后台数据库中;

系统管理终端,用于维护、监控系统运行情况,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收银台终端,处理结账,打印发票等事务;

WIFI服务器,作为触屏点餐交互终端无线数据处理单元;

局域网络,通过TCP/IP网络协议,实现点餐系统中各终端的数据传输和通讯。

自助餐饮智能点餐系统还包括送餐车,内设有无线遥控器和接收器和单片机,将编写程序写入单片机,利用遥控器启动送餐车,到达遥控器指定的位置。

自助餐饮智能点餐系统应用于自助餐饮的点餐流程如下:

a、客户通过移动的触屏点餐交互终端的屏幕查询菜单,在Android操作系统中操作并点击所需的食品。

b、触屏点餐交互终端将点餐数据通过WIFI服务器发送。

c、WIFI接收设备接收客户的点餐数据,通过局域网传输给到后台数据库服务器进行处理,再将点餐信息通过局域网传输给食品生产控制终端。

d、厨师点击触屏,食品生产控制终端的数据库客户端通过TCP/IP网络读取菜色种类。

e、厨师按客户点餐信息选取食品,并确定份量,RFID控制器通过RFID无线信号读取容器RFID,RFID容器进入回转传送带。

f、RFID控制器关联RFID容器与食品类型并记录入后台数据库服务器。

g、RFID控制器通过RFID无线信号检测客户取食情况,并记录作为结账依据。

h、控制终端关联客户位置和食品取食信号并更新数据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立荣,未经何立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17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