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有轨公共交通运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2720.9 | 申请日: | 2012-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1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黄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力华 |
主分类号: | B61B13/00 | 分类号: | B61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4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有轨 公共 交通运输 系统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有轨公共交通运输系统,属公共交通运输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各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提高,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交通问题已经成为热点问题。为提高交通效率,世界各国都将城市公共交通作为首要问题加以解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将公共汽车、无轨电车、传统有轨电车、高架轻便轨道列车以及地铁交通等公共交通运输工具作为发展的首选。
上述传统的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在旅客运载量,运送速度以及线路安排上各具优点。但是它们的缺点也同样非常明显。
对于使用极其广泛的公共汽车、无轨电车、传统有轨电车(以下简称公交车辆)来说。它们最大的缺点在于必须占用原本已经非常紧张的车道,而且会同时占有道路左右两侧的车道。对于设有公交车辆专用行驶道路的重要路段来说,这种道路占用现象会使得非公交车辆的车道数量减少。此外,由于公交车道一般都位于车道的最外侧,在平交道口,除反方向行驶的转弯车辆会给公交车辆造成影响外,同向行驶的非公交车辆在驶出道路以及转弯时也同样会进入公交专用道,并进而给公交车辆的正常行驶造成不利影响。
传统有轨电车在使用中所面临的问题,除了需要专用轨道外,传统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一样,还必须在道路上方架设架空供电线路。由于架空供电线路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一般都较低,这使得所有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都必须限制高度,以免与供电线路发生干涉。
高架轻轨以及地铁无疑是公共交通的最佳模式。但是,无论是高架轻轨还是地铁系统,其造价都是极其昂贵的,而且建造周期也极长。通常情况下,只有大都会城市才会采用高架轻轨或地铁系统。即使是在大都会城市里,高架轻轨和地铁系统往往也只能用于交通干线,而无法实现全面覆盖。另外,高架轻轨、地铁都采用编组式运行模式,虽然其运客量很大,但也极易形成潮汐式客流高峰,给换乘带来压力。此外,地铁、轻轨站点之间的换乘距度也非常长,这给换乘旅客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此外,公交车辆普遍使用内燃机作为动力,在运行中会排放废气,而在停靠站台、等待灯光信号时,公交车辆发动机怠速运转会导致污染物排放量会大幅增加。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往返车辆只占用一个车道、且无废气污染排放的绿色有轨公共交通运输系统。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它具有地面轨道、运行车辆、供乘客上下车用的车站台以及位于终点站内的轨道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由设置在同一条地面车道内、或高架桥梁上的两条平行内轨道(1-1)和两条平行外轨道(1-2)构成,其中两条平行的内轨道(1-1)位于两条平行的外轨道(1-2)之内;所述车辆由上层车辆(2-1)和下层车辆(2-2)构成,两条平行的内轨道(1-1)专供下层车辆(2-2)使用,两条平行的外轨道(1-2)专供上层车辆(2-1)使用(参见图2);运行中,上层车辆(2-1)所使用的宽度较宽的横梁(8)和高度较高的立柱(7)的轨道转向架(6),构成可供使用宽度较窄的横梁(8)和高度较低的立柱(7)的轨道转向架(6)的下层车辆(2-1)无障碍反向通过的拱门式结构(参见图1)。由于上层车辆(2-1)和下层车辆(2-2)之间可在同一车道内无障碍、无干涉反向通行,这样就可减少公共车辆往返中所占有的车道数目由两条减少为一条。(参见图1)
具体讲,上层车辆(2-1)和下层车辆(2-2)由两侧设有上、下客车门的车厢(3)、两端带有转向销孔(5)的纵向承重大梁(4)联结而成。上层车辆(2-1)和下层车辆(2-2)通过纵向承重大梁(4)上的转向销孔(5)与轨道转向架(6)横梁(7)上的转向销(8)活动联结。轨道转向架(6)由立柱(7)、横梁(8)以及位于立柱(7)下端承重底架(10)上的车辆行走系统(22)构成。同时,上层车辆(2-1)和下层车辆(2-2)所使用的立柱(7)高度不同、横梁(8)宽度不同的轨道转向架(6),构成了上层车辆(2-1)下层车辆(2-2)无障碍反向通过的拱门式结构(参见图1)。此种设计方案特别适合城市环线道路运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力华,未经黄力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27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