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冰箱用纳米真空绝热板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23659.X | 申请日: | 2012-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9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欣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新颖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5/24 | 分类号: | B32B5/24;B32B27/06;B32B27/34;B32B27/32;B32B33/00;F25D2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13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冰箱 纳米 真空 绝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绝热板,尤其是用于阻隔冰箱制冷压缩机与冰箱内部的真空绝热板,属于家用电器制造技术领域。
部储存空间的异形真空绝热板,属于家用电器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热水瓶的保温原理,人们已经熟知100多年了:把一个双层玻璃管中的空气抽走密封形成一定的低压空间,就可以大大减少热交换,达到绝热的目的。这样既可让开水保暖,也可让冷饮保冷。其原理是:绝热层中的气体分子越少,对流换热也就越少,真空度足够高的话甚至能杜绝气体对流换热。根据此原理,人们设计出真空绝热板,并在军工、船运保温箱、冰箱、冰柜、冷藏车、冷藏集装箱、冷库、热水器等保温设备以及建筑墙体隔热保温等方面得到应用。
传统意义上的真空绝热板是一种平板结构,通常使用玻璃纤维、玻璃面、发泡聚氨酯、发泡苯乙烯等材料,用阻隔薄膜真空密封保温板(芯材)而成。由于技术和材料的限制,绝热板的内部真空度低(绝压≥13. 32Pa),阻隔薄膜阻隔性能低,芯材非环保,制成的真空隔热板的导热系数大于0. 050w/mk,不符合环保节能的现代理念。具体到冰箱这类应用场合,在相同外形的情况下,为提高有效空间,就必须犀可能降低隔热层的总体厚度。与皆为发泡材料相比,真空绝热板的应用,可以大大减小侧壁等隔热层的总厚度,降低能耗;但是,现有的真空绝热板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冰箱结构的设计要求,而且,纯平板结构的真空绝热板并不适用于冰箱内部结构。特别是在制冷压缩机与冰箱内部储存空间的隔离区,应用多块平板结构的真空绝热板,必然会有拼缝,在这些缝隙,起隔热作用的仍然是发泡材料,这就使得真空绝热板的效能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冰箱用内置整体式真空绝热板。该真空绝热板采用整体式结构,外形与制冷压缩机所处部位的隔离区的结构相匹配,杜绝了平板式真空绝热板“拼缝漏热”的现象,能量消耗降到最低,内部真空度提高,导热系数显著降低,使冰箱在相同容积下保温空间大、耗电量小,符合环保节能的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冰箱用纳米真空绝热板,安装于冰箱制冷压缩机(1)与冰箱内部储存空间的隔离区,包括复合膜(3)和保温板(4),复合膜(3)为上下两层,四周封闭形成袋状真空密封腔,所述保温板(4)置于该真空密封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板(4)表面涂有经过烘干处理的纳米气体吸附材料层(8);所述保温板(4)采用超细微玻璃纤维或硅酸铝纤维制成,纤维的平均直径为2~4um,密度为200~280kg/m3,导热系数小于0.010w/mk。
优选的,所述真空绝热板(2)的外形为平板通过二次弯折加工形成两横夹一竖的三段折型结构,三段的尺寸与所述隔离区的几何结构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真空绝热板(2)的外形为平板通过一次弯折加工形成一横一竖的L形结构,两段的尺寸与所述隔离区的几何结构相匹配。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两层复合膜(3)的外表面是一层或多层尼龙薄膜保护层(5),内表面是十层聚乙烯热封层(7),外表面与内表面之间设有3-5层高阻隔薄膜层(6)。本发明的优点:
1.本发明真空绝热板的复合膜和保温板,系采用新材料制成,在生产和应用过程中不消耗臭氧层物质,具有环保与节能的双重优点;
2.本发明真空绝热板内部真空度高,导热系数低于0.0030w/mk。采用该真空绝热板,冰箱的保温层显著变薄,在外形尺寸相同的情况下,冰箱的保温、冷藏及储藏空间增大,电能消耗显著降低;
3.采用内置整体式设计之后,冰箱制冷压缩机与内部储存空间的隔热效果更好,杜绝了平板式真空绝热板“拼缝漏热”的现象,能量消耗降到最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异形结构立体安装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L形结构立体安装图;
图3为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复合膜的一种层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复合膜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新颖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新颖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36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