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电)动车可超车受电弓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23698.X | 申请日: | 2012-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5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杨生勇;杨馨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生勇;杨馨悦 |
主分类号: | B60L5/18 | 分类号: | B60L5/18;B60L5/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车 超车 受电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机(电)动车可超车受电弓装置”涉及各类需要外接电源输入的机动车、电动车及各类新能源车辆的外接电源受电弓装置,尤其是一种可超车受电弓装置,属交通运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人类正处于石化资源日益枯竭,机动车废气排放日益严重与人类生活日益依赖机动车大发展的两难境地,所以各类新能源汽车被开发出来,但在现有技术中它们的性价比皆不如无轨电车,可惜的是无轨电车存在不可超车的致命缺陷,由于受制于城市发展,现有无轨电车非但没有获得长足发展,还在日趋萎缩,本发明正是解决了这一约束无轨电车应有发展的技术问题,为各类车辆在可超车状态下获取外接动力电源和功能性电源提供了可行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现有技术中,各类车辆受电弓装置的两根集电杆成横向(与车身横轴平行、与车头至车尾的纵轴垂直)排列接在受电弓下中间部位,且一般按置在车顶中央部位,因此前车受电弓未离开电源架空线时,后车的受电弓便无法逾越前车受电弓而造成堵车现象,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造成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机(电)动车可超车受电弓装置,所述的这种机(电)动车可超车受电弓装置,由受电弓(1)、受电弓侧臂(2)、集电杆(3)组成本发明基本结构,基本措施为将传统受电弓上的集电杆旋转约90度后移接在受电弓的一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机(电)动车可超车受电弓(1)的一侧,沿车头至车尾的轴线方向铰连着受电弓侧臂(2),受电弓侧臂(2)的另一端平行连接着集电杆(3);所述的受电弓(1)为了便于插入前车受电弓下,可以向前伸出一个能向上下摆动的受电弓前导板(4),为了便于后车受电弓插入,可以向后伸出一个能向下摆动的受电弓后导板(5),为了防止超车时后车受电弓从前车受电弓下滑出,可以在受电弓(1)的另一端加一受电弓侧挡板(6),或再加上受电弓侧挡板导入板(7),或在受电弓的上下面上设凹槽和凸棱(或凸轮)防滑脱;受电弓上装有受电触板(导电面板或导电舌)(8),由此构成本发明较完整结构,电流从电源正负导线(9)引入通过导线输给车上的驱动系统和其它功能系统作能源;所述的受电弓侧臂(2)以做成弧形(含S型)为佳,V字形等其他形状为次,受电弓侧臂(2)能在保证受电弓(1)始终紧贴电源正负导线(9)正常行驶的情况下与受电弓(1)间在一定的角度α1(0°<α1<180°)范围内弯折,受电弓(1)与受电弓侧臂(2)间由弹簧铰链连接(或弹簧板、或弹簧与铰链混合件),或用弹性材料一体化地制出受电弓(1)与受电弓侧臂(2)使两者连为一体,但可在两者间弯折;所述的集电杆(3)上端与受电弓侧臂(2)相连,下端安置在车身上的受电弓装置底坐上,集电杆或为单杆(柱)、或为双杆(柱)、或为板式、或为其它混合结构体,集电杆的支架方式为升降式,集电杆(3)上端亦可直接做出受电弓侧臂(2)与受电弓(1)相连接,集电杆(3)上距受电弓侧臂(2)大于等于零小于集电杆(3)长度的位置设置一活络关节(可以添设有复位功能的附件),使集电杆(3)与受电弓侧臂(2)能在α7(0°<α7<180°是受电弓侧臂(2)沿车头至车尾方向与集电杆的夹角)角度范围内活动;整套可超车受电弓装置可按需添减其他伺服机构和机电装置,在合适的位置加装(整套可超车受电弓装置各部件可按需制成空心的,便于在其间安装各类附加装置),使受电弓装置易于升降和操控及拓展和完善其它功能,并在超车时或经过交叉电源线路时能控制电路开关不会发生短路现象;在车靠马路右边行驶的国家和地区,受电弓侧臂(2)和集电杆(3)装在受电弓(1)的右端,受电弓侧挡板(6)和受电弓侧挡板导入板(7)装在受电弓(1)的左端,在车靠马路左边行驶的国家和地区,受电弓侧臂(2)和集电杆(3)装在受电弓(1)的左端,受电弓侧挡板(6)和受电弓侧挡板导入板(7)装在受电弓(1)的右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生勇;杨馨悦,未经杨生勇;杨馨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36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