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凭据号码生成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5463.4 | 申请日: | 2012-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9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宽;张泽;唐学彬;于进;叶又升;孟毅颖;涂晓军;张冀峰;苏畅;王世永;李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08 | 分类号: | G06F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王宝筠 |
地址: | 10000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凭据 号码 生成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凭据号码生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凭据号码,例如银行系统生成的凭据号码通常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固定位数的具有特定含义的部分,也即业务号,固定位数的顺序号码部分,以及固定位数的校验位部分。其中,业务号可按客户类型、客户所在地域等赋值,顺序号码用以保证相同业务号的凭证号码互不重复,校验位是根据业务号和顺序号计算获得的。
现有技术中校验位位于凭据号码的后端,该凭据号码的生成过程是在确定业务号,以及该业务号当前待使用的顺序号后,再计算确定校验位,因此无法在生成校验位之前对校验位的数字或字母为指定信息之内的值进行控制。
当需要生成号码末尾部分包含指定信息(特定数字或字母集)的凭据号码时,以生成末位数字为三个特定数字之一的凭据号码为例,依据现有技术中的凭据号码生成方法,若当前生成的凭据号码的末位数字非特定数字之一时,则需要不断变换顺序号码,重新计算校验位,直至生成的校验位的末位数字为特定数字之一。可见,按照上述方法需要多次重复执行上述数据处理过程才可以获得特定末位数字之一的凭据号码,系统开销不可控,响应时间不可控,对要求实时响应的大交易量系统可能导致系统失效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凭据号码生成方法及系统,能够在获得包含指定信息的凭据号码时,确保响应时间一致,避免系统开销不可控导致的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凭据号码生成方法,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系统指令确定业务号;
在所述业务号对应的序列号中选择未被使用的序列号作为顺序号;
确定所述凭据号码末尾部分的指定信息;
根据所述业务号、顺序号及所述指定信息,计算生成校验位;
按照预定组装规则对所述业务号、顺序号、校验位及指定信息进行组装,生成凭据号码。
进一步,所述根据接收到的系统指令确定业务号,包括:
获得系统指令中包含的业务索引号;
根据所述业务索引号,在设定的业务号池中确定所述业务索引号对应的业务号。
进一步,所述在所述业务号对应的序列号中选择未被使用的序列号作为顺序号,包括:
判断所述业务号对应的已使用的序列号是否达到最大值;
若否,则根据最大的已使用的序列号,按照预设的步进方式,获得未被使用的序列号,作为顺序号。
进一步,所述确定所述凭据号码末尾部分的指定信息包括:
确定用于存储未使用的指定信息的未用池中是否还存在指定信息;
若是,则按照预定选取策略,从所述未用池中选择指定信息;
将所述选择的指定信息从所述未用池移动至用于存储已使用的指定信息的已用池。
进一步,在所述确定用于存储未使用的指定信息的未用池中是否还存在指定信息之后,还包括:
若否,则将所述已用池中的指定信息全部移动至所述未用池中。
进一步,所述预定选取策略为:
从所述未用池中随机挑选指定信息;或者,
从所述未用池中按顺序选择指定信息。
进一步,所述指定信息为数字和/或字母。
一种按照上述的方法生成的凭据号码的校验方法,包括:
接收系统发送的凭据号码;
根据预定组装规则,对所述凭据号码进行分解,获得所述凭据号码中的业务号、顺序号、指定信息及校验位;
根据所述业务号、顺序号及所述指定信息,计算生成校验位;
将所述计算生成的校验位与对所述凭据号码分解后获得的校验位进行对比,若一致,则所述凭据号码校验成功。
一种凭据号码生成系统,包括:
业务号生成装置,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系统指令确定业务号;
顺序号生成装置,用于在所述业务号对应的序列号中选择未被使用的序列号作为顺序号;
指定信息生成装置,用于确定所述凭据号码末尾部分的指定信息;
校验位生成装置,用于根据所述业务号、顺序号及所述指定信息,计算生成校验位;
凭据号组装装置,用于按照预定组装规则对所述业务号、顺序号、校验位及指定信息进行组装,生成凭据号码。
进一步,所述业务号生成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得系统指令中包含的业务索引号;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业务索引号,在设定的业务号池中确定所述业务索引号对应的业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54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