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含铂族溶液回收Ir的回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26237.8 | 申请日: | 2012-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6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长尾谕;永井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坤日矿日石金属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B11/00 | 分类号: | C22B11/00;C22B7/00;C02F9/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翟赟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铂族 溶液 回收 ir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含铂族溶液回收Ir的回收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从含Ir的酸性溶液例如将Cu电解沉淀物进行脱Cu浸出、氯化浸出、Au提取、SO2还原后的工业排水中有效地回收Ir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从溶液回收Ir等铂族金属的方法,已知有使用有离子交换树脂或溶剂提取剂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存在如下缺点:离子交换树脂或溶剂提取剂的价格比较高,洗脱性,由于贱金属或共存离子的混合存在而具有性能的减弱等。
继承这样的流派,广泛使用向活性炭的吸附。例如,在日本特开2010-174336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有如下方法:在含有Ir的酸性溶液中添加硫化剂并除去杂质,使滤液通过填充到色谱柱的活性炭,由此使Ir吸附到活性炭并从溶液回收的方法。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743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即使使用专利文献1的方法,也有时根据含Ir的酸性溶液的条件的不同,不能充分地得到Ir向活性炭的吸附率,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从含铂族溶液中回收Ir的方法,所述方法可以提高Ir向活性炭的吸附率,可以更有效地回收Ir。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得知含Ir的酸性溶液中的离子强度影响Ir对活性炭的吸附。即,得知:在含Ir的酸性溶液中的离子强度过高的情况下,会出现Ir对活性炭的吸附率降低,不能得到所希望的Ir回收率的倾向。因此,本发明人等发现,在活性炭处理前实施预先将给溶液中的离子强度带来影响的成分除去的中和处理,作为离子强度下降的指标来评价酸性溶液中的游离酸浓度,结果,可以显著地改善Ir对活性炭的吸附率。
在以以上的见解为基础完成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为一种从含铂族溶液回收Ir的回收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中和工序,通过在含有Ir及硫酸的酸性溶液中添加使硫酸沉淀的中和剂而使酸性溶液中的硫酸离子沉淀并分离,使酸性溶液中的游离酸浓度为0.03mol/L~1.2mol/L,使酸性溶液中的离子强度降低;活性炭吸附工序,将中和后的含Ir的酸性溶液在活性炭中通液,使Ir吸附于活性炭。
本发明的从含铂族溶液回收Ir的回收方法的一实施方式中,中和剂包含Ca(OH)2、CaO、CaCO3、Sr(OH)2、SrO、SrCO3中的任一种。
本发明的从含铂族溶液回收Ir的回收方法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中和工序包括以使酸性溶液中的离子强度达到2以下的方式添加中和剂的步骤。
本发明的从含铂族溶液回收Ir的回收方法的又一实施方式中,硫化工序包括将中和后的含Ir的酸性溶液的氧化还原电位控制在70~90mV。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从含铂族溶液回收Ir的回收方法,即使所述含铂族溶液是Ir的含量为微量、离子强度高的含Ir的溶液,也可以提高Ir对活性炭的吸附率,并更有效地回收Ir。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的Ir的回收方法的处理流程图的一方式。
图2表示中和处理中的游离酸浓度和Ir液分配率的关系的示例。
图3表示中和处理中的游离酸浓度和溶液的离子强度的关系的示例。
图4表示活性炭吸附处理中的吸附前液体的离子强度和Ir吸附率的关系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处理对象物为含铂族溶液即含有Ir的酸性溶液,更具体而言,为将Cu电解沉淀物进行脱Cu浸出、氯化浸出、Au提取、SO2还原后的工业排水。在该处理对象物中不仅含有Ir,而且也含有As、Cu、Fe、Ni、Zn、Bi、Pb、Te、Sn、Sb等杂质,为含有硫酸浓度1mol/L、盐酸浓度1mol/L的强酸性溶液。在该含有Ir的酸性溶液中,对离子强度影响最大的成分为硫酸,通过从含有Ir的酸性溶液中除去硫酸,可以使含Ir的酸性溶液的离子强度有效地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坤日矿日石金属株式会社,未经吉坤日矿日石金属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62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