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摄像机设置支援方法、图像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7331.5 | 申请日: | 2012-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0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弓场龙;三好雅则;山口伸一朗;酒井亮一;国贞拓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株式会社日立建筑系统 |
主分类号: | H04N5/232 | 分类号: | H04N5/232;H04N5/247;G06K9/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宝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机 设置 支援 方法 图像 识别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机设置支援方法、图像识别方法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为了减轻对基于监视摄像机的摄影图像进行监视的监视人员的负担,测定摄影图像中的人物的举动及人数的监视系统正在普及。通过对异常举动进行图像识别来检测事故的产生及致使事故的人物的危险举动这一功能是监视系统的代表性功能之一。另外,通过对摄影图像中的人物的存在及人数进行图像识别来掌握监视范围内的人员流动这一功能也是监视系统的代表性功能之一。
例如,在非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利用高次局部自相关这一图像上的局部性视觉和动作的特征量来检测摄影图像中的人物的异常举动的技术。另外,非专利文献2公开了通过用椭圆模型近似人物的形状并将摄影图像和椭圆模型进行对照来提取人物的技术。
在非专利文献2中,在人物与所述椭圆模型的对照中,事前准备使监视摄像机的设置位置或设置角度等几何参数、以及监视摄像机的焦点距离或透镜的形变系数等光学参数相匹配的摄像机参数,针对摄影图像上的每处场所,根据摄像机参数使椭圆模型的倾斜及大小最优化,来提高图像识别的精度。
即便在电梯内也要求上述的监视系统进行检测,以检测具有恶意的乘客破坏轿厢内的设备或对其他乘客实施危害等异常举动。另外,还要求上述监视系统检测有人被关在轿箱内的事故、或检测过量的乘客搭载电梯。
作为与电梯内的监视摄像机的设置相关联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技术,即:以设置有调整监视摄像机的设置角度的驱动装置的监视摄像机作为对象,通过图像识别的方式从监视摄像机内的图像中检测轿厢内的箱底的角,并使箱底的角位于图像中央来调整监视摄像机的设置角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46253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南里卓也、大津展之、“複数人勤画像からの具常勤作検出”、コンピュ一タビジョンとィメ一ジメディァ”、P.43-50、2005年10月
非专利文献2:辻俊明、田代浩紀、阿部茂、“ェレベ一タ乘場画像の移勤体上端に着目した待客数計测方式”、電気学会論文誌D、P.334-340、2010年3月
为使安装于电梯内的监视摄像机能看到轿厢内的全景,该监视摄像机一般被安装在轿厢内的箱顶附近的高处。当监视摄像机的设置角度因轿厢的不同而各不相同时,即便位于轿厢内的人物的位置相同,由于图像中的人物的角度或大小会因轿厢的不同而不同,所以捕捉轿箱内的人物的图像识别的精度会下降。例如,在非专利文献1的检测异常举动的技术中,由于人物的局部性视觉会发生变化,因而异常举动的检测精度下降。
另外,在使用监视摄像机的摄像机参数的图像识别中,为了提高图像识别的精度,优选使用与实际空间中的误差尽可能小的摄像机参数。例如,在非专利文献2的提取人物的技术中,摄像机参数的精度越高,图像中的每处场所的椭圆模型的倾斜及大小就越接近图像中的人物。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在设置监视摄像机的电梯的轿厢的尺寸都一样的情况下,无论在哪个轿厢中都能以一样的角度设置摄像机。但是,在实际的电梯中,因为货物用或乘客用等的用途、假设的乘客数、设置电梯的建筑物的条件等,存在着多种尺寸的轿厢。假设,在所有轿厢中将监视摄像机的高度安装为同一高度这一条件下,若以专利文献1的技术将监视摄像机安装于多种箱底面积的轿厢中,则在箱底面积小的轿厢中摄像机的俯角变大(接近垂直),在箱底面积大的轿厢中摄像机的俯角变小(接近水平)。由此,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存在着监视摄像机的设置角度根据轿厢的尺寸产生偏差这一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若要在多种尺寸的轿厢中获取摄像机参数,则需要用测量尺测量轿厢的尺寸及监视摄像机的设置位置、直接测量并求出监视摄像机的光学参数、以及从记录有光学参数的数据库中进行选择,因而存在着在摄像机参数的获取中需要较多作业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操作人员通过较少的操作量以适当的角度设置监视摄像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株式会社日立建筑系统,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株式会社日立建筑系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73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