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共用排风联络风道及通风竖井的双线隧道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28213.6 | 申请日: | 2012-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6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郑国平;郭洪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D9/1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0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共用 联络 风道 通风 竖井 双线 隧道 | ||
1.一种基于共用排风联络风道及通风竖井的双线隧道,包括双线隧道以及若干座设于双线隧道外侧的地下风机房(3);所述的双线隧道包括上行隧道(1)和下行隧道(2);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地下风机房(3)开设有三条风道:上行送风联络风道(41)、下行送风联络风道(42)和排风联络风道(5);三条风道均横向穿过所述的地下风机房(3),且风道与地下风机房(3)的交叉处设有轴流风机(10);
所述的排风联络风道(5)一端通过下行排风口(52)与下行隧道(2)连通,中部通过上行排风口(51)与上行隧道(1)连通,另一端连接有通风竖井(6);所述的上行送风联络风道(41)一端通过上行出风口(410)与上行隧道(1)连通,所述的下行送风联络风道(42)一端通过下行出风口(420)与下行隧道(2)连通;上行送风联络风道(41)的另一端和下行送风联络风道(4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的通风竖井(6)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共用排风联络风道及通风竖井的双线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风竖井(6)通过隔板(61)被分隔成两部分:送风井道(63)和排风井道(62),其中,排风井道(62)与排风联络风道(5)相连,送风井道(63)与上行送风联络风道(41)和下行送风联络风道(42)相连;送风井道(63)和排风井道(62)的横截面积根据送风和排风的风量按比例进行划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共用排风联络风道及通风竖井的双线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行出风口(410)和下行出风口(420)分别开设于上行隧道(1)和下行隧道(2)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共用排风联络风道及通风竖井的双线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行排风口(51)开设于上行隧道(1)的顶部,所述的下行排风口(52)开设于下行隧道(2)的侧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共用排风联络风道及通风竖井的双线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行隧道(1)和下行隧道(2)的顶部均设有若干射流风机(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共用排风联络风道及通风竖井的双线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下风机房(3)两端分别通过逃生通道(7)和搬运通道(8)与上行隧道(1)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821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