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猩红热的中药制剂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28946.X | 申请日: | 2012-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6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邢庆华;王天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邢庆华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K36/86;A61P11/00;A61P31/04;A61K3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400 山东省文***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猩红热 中药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猩红热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猩红热: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中医认为:痧毒疫疠之邪侵犯肺卫,肺胃受邪,其气失和,邪入营血可进一步加重病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技术上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好、疗程短、治愈率高,且无毒副作用的一种治疗猩红热的中药制剂。
为实现以上目的,一种治疗治疗猩红热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的重量组成:内服药:黄芩8~10g、苦参6~8g、白藓皮6~8g、蛇床子6~8g、紫花地丁6~8g、紫草4~6g、黄芪6~8g、生首乌3~4g、当归4~6g、丹皮6~8g、太子参8~10g、麦冬3~4g、芦根4~6g,白芍4~6g、茯苓4~6g、淡竹叶4~6g。外用洗液:炉甘石10g、苦参10g、紫花地丁8g、黄芩10g。
该发明中药的有益效果是:以清热凉血、除湿止痒、养血和营为治则,临床常根据不同症型辨证施治。脾胃虚弱者忌用苦参。
本发明中药中的黄芩味、苦性寒,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凉血止血。苦参性寒,有清热燥湿,杀虫的功效,可清除下焦湿热,并且杀虫止痒,对皮肤瘙痒有很好的缓解作用,现代医药研究:可清除皮肤内毒素杂质,丰富的本草营养,促进受损血管神经细胞的生长和修复,恢复皮下毛细血管细胞活力。《珍珠囊》:祛湿。白藓皮为云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藓的皮,有清热燥湿,解毒止痒的功效。蛇床子性温,味辛、苦。功能主治: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紫草味甘咸、性寒。功能主治: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黄芪,功能主治: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紫花地丁寒味微苦,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生首乌味甘,苦,性平。功能解毒、消痈、润肠通便,常用于治疗瘰疬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当归为多年生草本,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丹皮清热凉血类中成药具有轻盈头热、凉血散瘀、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热入营血所致身热。《本草纲目》:其味苦而微辛,其气寒而无毒,辛以散结聚,苦寒除血热,入血分,凉血热之要药也。白芍味苦酸,性凉。功能主治: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太子参是补虚药,补气药,功能主治:补益脾肺,益气生津。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的食少倦怠。能益脾气,养胃阴。麦冬甘,微苦,微寒。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芦根味甘,性寒。功能主治: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淡竹叶味甘淡渗利,性寒清降,善导心与小肠之火下行而利尿通淋。炉甘石味微涩。功能主治: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用于目赤肿痛,眼缘赤烂,翳膜胬肉,溃疡不敛,脓水淋漓,湿疮,皮肤瘙痒。以上药物搭配,对该病的治疗,相得益彰。
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经过多年临床应用验证,有效率为100%,治愈率9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病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一种治疗猩红热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的重量组成:内服药:黄芩8~10g、苦参6~8g、白藓皮6~8g、蛇床子6~8g、紫花地丁6~8g、紫草4~6g、黄芪6~8g、生首乌3~4g、当归4~6g、丹皮6~8g、太子参8~10g、麦冬3~4g、芦根4~6g,白芍4~6g、茯苓4~6g、淡竹叶4~6g。外用洗液:炉甘石10g、苦参10g、紫花地丁8g、黄芩10g。
实施例2:一种治疗猩红热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药物:黄芩8、苦参6g、白藓皮6g、蛇床子6g、紫花地丁6g、紫草4g、黄芪8g、生首乌3g、当归4g、丹皮6g、太子参8g、麦冬4g、芦根6g,白芍6g、茯苓6g、淡竹叶4g。外用洗液:炉甘石10g、苦参10g、紫花地丁8g、黄芩10g。外用洗液同实施例1。
临床疗效总结
一、一般资料:本发明的中药,多年来临床上应用,治疗病人上百例,效果频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邢庆华,未经邢庆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89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洒金桃叶珊瑚净化畜禽养殖沼液中的应用
- 下一篇:码流播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