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激催化反应澄清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29538.6 | 申请日: | 2012-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9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高敏;颜桦;彭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敏;颜桦;彭建军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 反应 澄清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泥渣型自激催化反应澄清装置。属国际(IPC)C02F103:02“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技术领域。广泛用于投加化学药剂的净水过程。
二.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最经典,里程碑和权威性的泥渣循环型水质净化装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1936年美国Lnrfilco公司生产的机械加速澄清池AcceIator clarifier(以下简称《机加池》图二);另一类是1948年法国DeGe Raymond公司开始生产,我国1960年建于嘉兴毛纺厂的水力循环澄清池circulalor clarifier(以下简称《水力池》图三)的原型和改进型。
上述经典装置的不足在于:——均是建立在以药品对胶体“压缩双电层”理论上,利用药品絮凝、架桥、网捕、裹卷,进行水体的净化。因而净化应用领域一直被界定在主要针对去除胶体杂质的“城市给水”范围。
《机加池》由于在设计思路上忽略对反应场初始能量的有效利用,导致该装置初次运行时间较长(一般10~20多天);而且不能随时启动或停止。否则,又需要5~7天才能使设备正常运行。结构相对复杂,“需机械搅拌设备,维修较麻烦。”①
《水力池》由于循环回流浓度不高,因而导致该装置“投药量大;对水质、水温变化适应性较差”。①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强化上述经典装置流程短、占地少、污泥收集方便,一体化连续净化等的优点。采用了以下手段克服其上述的不足,并成为本发明突出的优点:
本发明以“电荷转移和重组”为理论基础,拓宽了净化理论的外延;将净化从传统的“城市给水”,扩展到工业给水、中水、废水、污水处理等领域。
本发明采用活化、激化、催化、提高循环回流浓度、提高并利用初始反应能量、缩短初始反应时间、合理布局能量的强度和广度等手段,提供了一种净化适应范围更宽;反应速度快,反应质量高;启、停方便,运行适应性强;药耗、能耗少;结构简单,易维修;原理清楚、模型完整的净化装置。
四.附图说明
一种泥渣循环型自激催化反应澄清水处理装置,由泥渣循环系统、反应系统;浓缩分离系统;排泥系统组成。(见图一)
上述自激催化反应澄清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泥渣循环系统”由下向流的进水管安装喷嘴、喉管,自激催化反应室,连管连通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组成。
上述自激催化反应澄清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反应系统”由下向流的进水管道安装活化装置;进水管沿轴线筒罐锥体底部安装喷嘴、喉管和自激催化反应室;自激催化反应室内根据不同需要投入30~100mm(毫米)厚,粒径Φ2~4毫米的催化剂;由连管连通第一反应室,第一反应室内安装翻板式孔板反应器,第一反应室外设第二反应室,第二反应室内设间断环反应器。
上述自激催化反应澄清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浓缩分离系统”由浓缩分离区,斜管分离区,清液稳定区,轻型滤料区,集水槽,出、溢水管组成。
上述自激催化反应澄清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排泥系统”由浓缩泥斗,泥斗门执行机构,排泥管系组成。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在广泛熟悉现有技术,大量深度研究基础上的创新。对絮团的结生、生成、成长、长大、浓缩、分离、澄清的整个“生命过程”进行了细分,按各个阶段的内在需求,分别采取了以下手段:
(一).拓宽了净化的应用范围
本发明对给水的杂质采用了:活化;激化;催化手段。
突破了传统《净化》概念:——传统净化主要是建立在药品对胶体“压缩双电层”理论基础上;本发明依据“电荷转移和重组”的概念含盖了“压缩双电层”,拓宽了净化理论的外延。
延伸了《净化》领域:——“净化”不再仅只是主要针对胶体状杂质,更延伸到了离子状、有机状、金属状、生物状颗粒,也包括细菌物质的领域。
扩展了《净化》对象的应用范围:——净化从传统的“城市给水”,扩展到对工业给水(软化、降碱、除盐)中水、废水、污水处理等更宽的应用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敏;颜桦;彭建军,未经高敏;颜桦;彭建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95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微生物精油的递送载剂
- 下一篇:基于生物识别的用户认证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