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湿式除尘脱硫复合净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29703.8 | 申请日: | 2012-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3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殿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金森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47/12;B01D53/18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胡东升 |
地址: | 236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尘 脱硫 复合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式除尘脱硫复合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各种工业锅炉、工业窑炉所配套的除尘脱硫器,一般相对简单不能满足环保要求,造成环境污染。为了满足环保要求只能采用比较复杂的电除尘或布袋除尘后串联脱硫装置,该方式投资太大,占地面积大、运行费用极高,中小型工业锅炉、工业窑炉使用厂家选择难度大,不利于节能型环保设备的推广。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湿式除尘脱硫复合净化装置,经该装置处理后的烟气已能达到国家的排放要求经烟囱排往大气。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湿式除尘脱硫复合净化装置,在工业锅炉或工业窑炉出口依次串联连接烟道、冲击式预除尘脱硫器、文丘里,所述文丘里出口连接除尘脱硫复合塔主筒的下部;所述主筒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湿式喷射雾化层、避水分离帽、喷射雾化层、喷射雾化旋流板、汽水分离板,主筒的顶端依次与引风机及烟囱连通;
所述湿式喷射雾化层包括沿主筒径向排布的水管及雾化喷头;所述主筒的中心设有立柱,所述避水分离帽以所述立柱为中轴呈帽状伸展;所述喷射雾化层包括沿主筒径向排布的水管及雾化喷头;所述喷射雾化旋流板连接于所述立柱与所述主筒内壁之间,喷射雾化旋流板的上方设有冲洗水管;所述汽水分离板连接于所述立柱与所述主筒内壁之间,汽水分离板的上方设有冲洗水管。
本发明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所述冲击式预除尘脱硫器的顶部设有水管及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与所述烟道的中部高度相当,所述冲击式预除尘脱硫器的中部设有隔墙,所述隔墙自所述冲击式预除尘脱硫器的顶部延伸接近至底部。
所述湿式喷射雾化层的上方设有连接在主筒内壁的导流槽,所述避水分离帽的边缘处于所述导流槽的上方。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把冲击式预除尘脱硫器、文丘里,除尘脱硫复合塔主筒有效地组合在一起,优化除尘脱硫主塔内部结构,提高除尘脱硫效果。
1、冲击式预除尘脱硫器:该装置预处理能力强,投资省、占地小。
2、文丘里:利用烟道连接部分巧妙布置,提高处理能力,节省设备空间。
3、除尘脱硫主筒下部:除尘能力强,脱硫效果好,采用喷射雾化结构,吸收效果增加,系统阻力小,不易堵塞设备。
4、避水分离帽:将除尘脱硫塔有效地分成下部主除尘段和上部主脱硫段。同时把上部主脱硫段下来的脱硫液导流至导流液槽,单独回收至脱硫液处理系统。
5、除尘脱硫主筒上部:采用多层喷射雾化旋流板吸收方式,更进一步强化除尘脱硫效果,以保证烟气含尘和硫达标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主筒内部的放大图。
图中标号:1工业锅炉或工业窑炉,2烟道,3冲击式预除尘脱硫器,4文丘里,5主筒,6湿式喷射雾化层,7避水分离帽,8喷射雾化层,9喷射雾化旋流板,10汽水分离板,11引风机,12烟囱,13立柱,14隔墙,15导流槽。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2,本实施例的湿式除尘脱硫复合净化装置,是在工业锅炉或工业窑炉1出口依次串联连接烟道2、冲击式预除尘脱硫器3、文丘里4,将文丘里出口连接除尘脱硫复合塔主筒5的下部,主筒下部除尘脱硫段,图2所示,在主筒5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湿式喷射雾化层6、避水分离帽7、喷射雾化层8、喷射雾化旋流板9、汽水分离板10,主筒5的顶端依次与引风机11及烟囱12连通;
具体设置中,湿式喷射雾化层6包括沿主筒径向排布的水管及雾化喷头,湿式喷射雾化层6的上方设有连接在主筒内壁的导流槽15,避水分离帽7的边缘处于导流槽15的上方。在主筒5的中心设有立柱13,避水分离帽7以立柱13为中轴呈帽状伸展;喷射雾化层8包括沿主筒径向排布的水管及雾化喷头;喷射雾化旋流板9连接于立柱与主筒内壁之间,喷射雾化旋流板的上方设有冲洗水管;汽水分离板10连接于立柱与主筒内壁之间,汽水分离板的上方设有冲洗水管。图1所示,冲击式预除尘脱硫器3的顶部设有水管及雾化喷头,这些雾化喷头与烟道的中部高度相当,在冲击式预除尘脱硫器的中部设有隔墙14,隔墙14自冲击式预除尘脱硫器3的顶部延伸接近至底部。
使用中,所述工业锅炉、工业窑炉1所产生的含尘烟气经过连接烟道2,进入冲击式预除尘脱硫器3,烟气在此被除尘脱硫液洗涤后直接冲击下部水面完成预除尘脱硫,而后烟气翻越隔墙引出进入文丘里4进一步处理净化,(文丘里的设置是借助烟道部门,不影响总体布局及尺寸,浓缩于湿式喷射雾化旋流板吸收塔进口处),由渐缩段引入喉部,使烟气突然加速至40-45m/s,被设置在上部的喷射雾化装置(材质纳米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或316L不锈钢材料)喷射雾化增湿,使烟气中极细小的尘粒(φ1-1.5um左右)被极细极多的雾化水滴包围,使其尘粒重度增加,经过变速扰动,体积经高速碰撞后增大,而后进入渐扩段,此时烟气流速已迅速降至8-10m/s,更进一步加快尘粒重度的增加和体积的增大,同时以较快的流速引出渐扩段,沿切线方向旋转进入除尘脱硫复合塔主筒5下部,烟气在此被湿式喷射雾化层6喷射雾化吸收,绝大部分尘在此被脱除,硫也得到进一步净化。主筒下部湿式喷射雾化吸收段烟气还要通过避水分离帽7(将除尘脱硫塔有效地分成下部主除尘段和上部主脱硫段。同时把上部主脱硫段下来的脱硫液导流至导流液槽,单独回收至脱硫液处理系统)与主筒之间余隙进入主筒上部的湿式喷射雾化旋流板9进一步吸收净化,除尘脱硫液在喷射雾化旋流板上形成的水膜受高速烟气的冲击,在板内形成流化态,气液两相刷烈搅拌混合,增加了气液的传质过程,使烟气中的残尘及更进一步得到脱除,实测除尘效率最高可达99.5%,脱硫效率最高可达95.5%,净化烟气继续旋转上升进入汽水分离板10分离汽水后,再经倒锥体蘑菇帽及防水檐形成的“迷宫”型水汽分离器,强制分离汽水后,由烟道经引风机11引入烟囱12排放大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金森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金森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97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剪切机恒张力卷取自动控制系统
- 下一篇:苯、甲苯塔初级预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