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芦笋茎枯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29837.X | 申请日: | 2012-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3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湘民;杨迎青;兰波;孟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2 | 分类号: | A01G1/02;A01G7/06;A01G31/00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36100 | 代理人: | 李卫东 |
地址: | 330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芦笋 茎枯病 苗期 抗性 鉴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芦笋茎枯病的苗期抗性鉴定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对1月龄的芦笋苗进行快速鉴定,具有简单,快捷,鉴定过程中各种条件容易控制等特点,鉴定结果准确可信;主要应用于芦笋种质资源和新品种选育过程中的抗病筛选。
背景技术
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inne)又称石刁柏,百合科天门冬属,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为“蔬菜之王”。由于其营养价值高,并能润肺、镇咳、祛痰,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药理功能,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随着芦笋市场与栽培面积的扩大,在生产上病害的发生也逐年增加,尤其茎枯病的严重发生已严重影响了芦笋的产量与质量。其病原菌为天门冬拟茎点霉[Phomopsis asparagi (Sacc.) Bubak],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毁灭性病害,在中国、日本、泰国、印尼等亚洲芦笋种植国家发生比较严重,欧美发生则比较少,只有零星报道。芦笋茎枯病已发展成为我国芦笋产业的限制性因子之一。初步鉴定,它是由真菌天冬拟茎点菌引发的茎部病害。在亚洲尤以中国发病最为严重,我国台湾、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江苏、上海、安徽、湖北、四川、陕西、河南、山东、河北、辽宁、黑龙江等芦笋生产省份均发生普遍,轻者生长发育不良,降低产量与品质,重者病株提前枯死,全田毁灭,严重影响芦笋生产与创汇。本专利旨在系统建立芦笋茎枯病抗性鉴定方法,并用该方法筛选芦笋抗病种质资源。
目前,国内学者在芦笋茎枯病的症状、病原、侵染循环、田间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等方面开展了不少的研究工作。芦笋茎枯病症状研究已比较清楚,研究发现茎枯病主要发生在芦笋茎枝上,有时也发生在拟叶上,但果实上未见病斑,重症株地上枯死甚至根盘腐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茎秆上可形成两种不同类型的病斑:一是急性型病斑,二是慢性型病斑,二者形态上有一定区别(苗华民,1991;康业斌等,1999)。病原菌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研究报道不少,形态特征基本清楚,菌丝生长条件明确,但茎枯病原菌鉴定结果尚存争议,国内大多认为芦笋茎枯病菌为天门冬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asparagi (Sacc.) Bubak]( 刘克均等,1991;章月梅等,1996)。芦笋茎枯病菌侵染循环研究表明,病菌主要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菌丝体在田间病残体重越冬,成活,适宜条件下进行初次侵染,再次侵染(陈光宇,2005)。田间发生规律与流行因素基本阐明,不同生态区的芦笋主产区有所不同,气候条件、栽培条件、品种特性等是主要影响因素(叶晓辉等,2009)。病害防治技术研究(孙淑建等,2002;王政逸等, 1995;盛全学等,2007;李术臣等,2009报道非常多,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和全面的论述,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开展了药剂筛选与药效试验(林佩力等,1995;胡翠凤等,1996;施德等,1997;罗时华等,2003;徐玉恒等,2005;张金良等,2007)、拮抗菌筛选(陈福如等,1995;马利平等,2008)、与对杀菌剂敏感性(郑元梅等, 1995; 陈新建, 1999)等试验,农业措施防治已为人们所接受,最近几年兴起设施栽培避雨防病和生物防治。而关于芦笋茎枯病菌的侵染过程和致病生理生化机制、寄主的抗病机制尚未见有报道,在侵入和致病过程中,病菌分泌的角质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及毒素等可能起重要作用,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病害的本质和抗病品种的选育,并在病害防治上取得更大成功。国外研究报道极少,1991年UECKER对芦笋茎枯病菌的形态学及分类地位进行了报道,2001年澳大利亚报道发生芦笋茎枯病(Davis,2001)。
培育和利用抗性品种是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最安全环保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和关键技术,这也是今后芦笋茎枯病综合防治研究的发展方向和迫切需求。进行芦笋抗茎枯病育种,首先需要抗性种质资源,探明寄主的抗性遗传规律才有助于抗性性状的遗传改良。而芦笋茎枯病的抗性鉴定方法国内外尚无公开报道。本专利将系统建立芦笋茎枯病苗期鉴定方法,并用该方法筛选芦笋种质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建立芦笋茎枯病的苗期抗性鉴定方法,提供一种简便、有效、准确的抗性鉴定方法。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 分级标准的制定
制定了苗期接种的4级分级标准:0级:无发病;1级:发病面积占株冠面积的10%以下;2级:发病面积占株冠面积的11%-30%;3级:发病面积占株冠面积的31%-50%;4级:发病面积占株冠面积的50%以上。
2. 接种方法的筛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98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粘接渗铜粉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橱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