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统一现有经纬度剖分网格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30933.6 申请日: 2012-02-10
公开(公告)号: CN102609525A 公开(公告)日: 2012-07-25
发明(设计)人: 程承旗;郑承迅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大学
主分类号: G06F17/30 分类号: G06F17/30
代理公司: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代理人: 宋焰琴
地址: 100871***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统一 现有 经纬度 网格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地球空间信息组织、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测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将大地坐标系进行适当扩展,进而在保持整型经纬度量纲的前提下实现全四叉树递归剖分,以该剖分网格作为基础网格用于统一现有经纬度剖分网格的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对地观测手段的不断丰富、空间信息获取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应用方式的多样化,传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面临三个方面的技术瓶颈:其一,海量、多维和多尺度地理空间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和高效检索问题;其二,以往各行业独立开发的应用系统间的“互操作”的应用压力;其三,即使是同一个应用系统,例如,遥感系统,不同作业环节之间(采集、处理、存储、分发和服务)的大规模数据迁移的困难。上述三个瓶颈问题均涉及到地理空间数据的组织问题。

地理空间数据总是根据需要,按照事先规划的一组地理网格切分,形成信息体,并以此为单元进行组织。不同行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不同的地理网格组织数据,例如测绘中的“图幅”、遥感中的“分景”、社会统计中的“行政区划”、GoogleEarth系统的“瓦片”…。事实上,同样的问题存在于同一信息管理系统的不同作业环节之间。正是由于纷繁而彼此独立的地理网格,切割出尺寸各异的数据体,由此造成空间数据资源“共享”、“互操作”和“平滑迁移”的困难。

由此可见,探索各种地理剖分网格的统一性构成要素与聚合方法,从而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途径,成为本项发明的应用背景与出发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以探寻统一的地理网格构成元组为目标,设计提出:“基于2n及整型一维数组的全球经纬度剖分网格”,其英文为Geographical coordinates Subdividing grid with One dimension integralcoding on 2n-Tree,缩写为GeoSOT。以GeoSOT网格剖分方案为基础,依次设计GeoSOT网格编码方案和GeoSOT网格聚合方法。三者之间的逻辑层次关系如图1所示,它们共同构成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步骤1,将地球表面空间按照GeoSOT网格剖分方案进行剖分。

GeoSOT网格剖分方案基于经纬度坐标空间定义。经纬度坐标空间的原点为本初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剖分方法的要点有二:其一,是采用全四叉树递归剖分;其二,是网格编码保持整数“度、分、秒”量纲。为此,我们将经纬度坐标空间做了三次扩展:将180°×360°空间扩展到512°×512°;将每度的60′空间扩展到64′;将每分的60″空间扩展到64″。在逐级递归剖分过程中,当遇到没有实际地理意义的区域,不再向下剖分。

步骤2,对于经剖分所得到的GeoSOT网格面片赋予唯一编码。

GeoSOT网格编码分为三段:度级、分级、秒级及秒以下网格编码。当可以利用编码长度来隐含网格层级时,编码越长表明网格越细;当无法利用编码长度来隐含网格层级时,需要额外的网格层级编码。GeoSOT网格编码有四种形式:四进制1维编码、二进制1维编码、二进制2维编码、十进制2维编码。

步骤3,利用有限几种GeoSOT网格作为基础元组,聚合形成任意指定一种地理网格,并自动赋予聚合网格以全球唯一编码。

用于聚合的GeoSOT网格,称为BAC网格(Basic Aggregation Cells,基础聚合网格)其中4°、2°、1°、2′、1′、2″、1″、0.5″网格,分别命名为BAC0、BAC1、BAC2、...、BAC7,作为聚合基础网格,利用BAC网格可以方便地聚合出任何现有基于经纬度的地理网格。我们将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节,说明GeoSOT网格的聚合方法和对聚合网格的编码方法。

作为本发明应用之一,可以利用GeoSOT网格实现对现有系统的技术改造:首先,利用GeoSOT网格对现有系统的空间数据资源进行剖分化处理,使原有空间数据资源具有GeoSOT网格标记,在此基础,对老系统的索引途径进行适当的改造,使各作业环节(存储、检索、处理、表达、应用)的空间数据按照GeoSOT网格重新组织,最终实现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的目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09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