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锅炉烟气蒸发冷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1118.1 | 申请日: | 2012-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3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郭丰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丰亮 |
主分类号: | F23J15/06 | 分类号: | F23J15/06;F23J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锅炉 烟气 蒸发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锅炉节能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锅炉烟气蒸发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燃油、燃气、燃生物质、燃煤锅炉的排出的烟气温度较高,一般都在150℃以上,特别是蒸汽锅炉,许多超过200℃,这些燃料燃烧都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使得烟气携带大量的汽化潜热。高温烟气的直接排放极大的浪费的宝贵的清洁能源,同时增加了污染物排放,危害生态环境。为解决此类问题,提出了烟气热能回收技术,即在烟道中设置换热器,利用高温烟气加热水或者空气,从而降低烟气温度,使烟气中的水蒸气冷凝释放汽化潜热,提高设备热效率。
目前,国内一般采用翅片管或热管作为换热器,并用冷却水进一步吸收烟气中的热量。但是,烟气中水蒸气的露点较低,一般在60℃以下,要回收这部分热量必须克服传热温差小的限制,而翅片管和热管由于受热面积和换热效率有限,只能将烟气温度降到80℃左右,无法达到冷凝烟气水蒸汽的效果,同时,当换热器中水温低于烟气露点温度时,将有冷凝现象,冷凝水呈酸性及溶解有较多的氧气及二氧化碳,而换热器一般为金属制品,因此冷凝水对设备将有明显的腐蚀作用,如果烟气中含有硫,腐蚀情况会更严重,故设备的使用寿命短、维修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烟气冷凝器寿命短、传热性能不好、冷却效果差,提供一种锅炉烟气蒸发冷却装置,其使用寿命较长、传热性能较好且冷却效果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锅炉烟气蒸发冷却装置,包括:冷凝器、烟道管、烟气出口和烟气入口,所述装置还包括:蒸发器、压力泵、蒸汽管、回流管和气水分离器,所述蒸发器设置在烟道管壁上,所述冷凝器置于烟道管上方并通过压力泵与蒸发器相连接,所述压力泵与冷凝器之间通过蒸汽管进行连接,所述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通过回流管进行连接,所述气水分离器与烟道管相连并置于烟道管出口处。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器中填充有蒸发冷却介质。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器为翅片式结构。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冷却介质的沸点温度与烟气中水蒸气的露点温度相对应。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烟道管采用耐腐蚀材料制成,或者是在烟道管内侧管壁涂抹一层防腐蚀材料。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可以应用在烧煤、油、天然气以及生物质的锅炉领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冷却装置能够形成自身循环系统,无冷凝水回收装置,不会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结构简单、易控制;
2、冷凝器接触面积大,换热效率高,烟气冷凝彻底;
3、耐腐蚀性能较好。
4、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锅炉烟气蒸发冷却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冷凝器,2、烟气入口,3、烟气出口,4、烟道管,5、蒸发器,51、蒸发冷却介质,6、压力泵,7、蒸汽管,8、气水分离器,9、回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包括:冷凝器1、烟道管4、烟气出口3、烟气入口2、蒸发器5和气水分离器8,烟道管4一边接烟气入口2,另一边经气水分离器8接至烟气出口,烟道管4上方设置冷凝器1,冷凝器1一端通过蒸气管7连接压力泵6,压力泵6通过蒸气管7接烟道管4,冷凝器1通过回流管9接烟气管。
蒸发器5中填充有蒸发冷却介质51,通过控制蒸发器5中的压力和温度,调整蒸发冷却介质51的沸点与烟气中水蒸气的露点温度相对应,使得烟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
冷凝器1采用翅片式结构,增大了冷却接触面积,传热效率较好。
烟道管4采用耐腐蚀材料制成,或者是在烟道管4内侧管壁涂抹一层防腐蚀材料,可以有效防止酸性冷凝水的侵蚀,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年限。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采用蒸发冷却技术对锅炉烟气进行冷凝处理,使得烟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到达露点,从而发生快速冷凝,冷却效果较好;烟气出口处设有气水分离器,进一步吸收烟气中的水分,只让气体排出,减少了环境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丰亮,未经郭丰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11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