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敌百虫和仲丁威复配农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1301.1 | 申请日: | 2012-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0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罗举;胡国文;刘玉坤;傅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57/20 | 分类号: | A01N57/20;A01N47/22;A01P7/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000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敌百虫 仲丁威复配 农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配农药技术领域,具体为敌百虫和仲丁威复配农药。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粮食作物中的主要品种,种植面积大,病、虫、草害种类多,危害重。据农业部门统计,每年因病、虫、草等危害,产量损失达20~30%。防治水稻上的病、虫、草害所使用的农药数量约占我国农药年使用量的50%左右。全国对水稻害虫的药治面积,常年在12亿亩左右,害虫大发生年药治面积会更大。
防治水稻主要害虫的农药品种,如防治稻纵卷叶螟,多年来,使用杀虫单,毒死蜱较多,近3~5年,使用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盐酸盐等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大面积防治达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使用多年后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逐年下降,近年引进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防治水稻上的鳞翅目害虫,用药量少,防效好,但农药价格高,大面积推广使用亦有一定困难。
在我国水稻产区,尤其是长江流域以南的稻区水稻生长中后期,往往是鳞翅目害虫如螟虫、稻纵卷叶螟和同翅目害虫如稻飞虱类混发。尤其是稻纵卷叶螟和褐飞虱成为水稻中后期的主要害虫。在选择农药品种时,要考虑到有兼治作用的原药品种,才能收到防效好,又达到省工、省钱的目的。为此,对一些专性杀虫剂进行复配,扩大杀虫谱。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中毒、杀虫谱较广的敌百虫和仲丁威复配农药的技术方案, 其速效性和持效性均好,成本较低,对水稻害虫,如二化螟、稻飞虱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所述的敌百虫和仲丁威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含有重量百分含量的以下物质:敌百虫12~28%,仲丁威22~38%。
所述的敌百虫和仲丁威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敌百虫含量为16~24%,仲丁威含量为25~35%。
所述的敌百虫和仲丁威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敌百虫含量为16~20%,仲丁威含量为仲丁威27~30%。
敌百虫(Trichlorfon),其它名称为0,0-二甲基-(2、2、2-三氯-1-轻氧乙基)磷酸酯、毒霸、三氯松。分子式C4H8Cl304P,分子量257.45。纯品稍带芳香气味的白色结晶粉末,可溶于苯、乙醇、氯仿、甲醇等多种有机溶剂25oC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54g/L,常温下稳定,其水溶长期放置变酸性,酸性条件下水解脱去甲基,生成无毒的去甲基敌百虫;若在碱性条件下水解脱去一分子氯化氢生成毒性无大的敌敌畏,对金属略有腐蚀。毒性为低毒,雄性大白鼠径口LD50为630mg/kg,雌性为560mg/kg。敌百虫为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性杀虫剂,以胃毒为主,兼有触杀作用,有一定的渗透(内吸)活性。
仲丁威:Fenobucarb,又名2仲丁苯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巴沙,丁苯威。分子式C12H17NO2,分子量207.2。纯品为白色结晶体,易溶于苯、甲苯、二甲苯、甲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度为660mg/L,在弱酸性介质中稳定,对碱性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低毒,对大白鼠急性经口LD50为410~635mg/kg。仲丁威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内吸作用强,兼有胃毒、董蒸和杀卵作用。速效性好。
所述的敌百虫和仲丁威复配农药,根据其用途,可加工多种剂型,如制成水分散剂,由原药加入渗透剂、扩散剂、润湿剂、粘结剂、填料等制成;也可以制成颗粒剂,由原药加入扩散剂、粘结剂、填料等制成;具体混配生产工艺和常用助剂均属现有已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敌百虫和仲丁威复配农药,对水稻褐飞虱的共毒系数大于120,两者复配具有很好的增效作用。该复配农药中毒、杀虫谱较广,其速效性和持效性均好,成本较低,对水稻害虫,如二化螟、稻飞虱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本专利申请中的配比均为纯物质的重量百分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并结合相应试验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配方一:敌百虫12%,仲丁威38%。
配方二:敌百虫16%,仲丁威34%。
配方三:敌百虫20%,仲丁威30%。
配方四:敌百虫24%,仲丁威26%。
配方五:敌百虫28%,仲丁威22%。
试验一.上述复配农药对对褐飞虱的联合作用测定
1 试验条件
1.1供试靶标: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3-4龄若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稻研究所,未经中国水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13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