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反射透射型均匀大功率LED光源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2128.7 | 申请日: | 2012-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8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符建;张航;陆哲;谷颖杰;罗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光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5/00;F21V7/2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13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反射 透射 均匀 大功率 led 光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反射透射装置的均匀大功率LED光源,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反射透射型的均匀大功率LED光源。
背景技术
近年来节能环保,开创低碳社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政策,LED光源作为新一代绿色照明光源,在节能、环保方面显示出了传统光源无可比拟的优良特性。随着LED的发光效率不断的提高,LED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节能方面显示出了无可比拟的优势。随着应用场合的多样化,对LED在不同场合的配光及光效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一般的大功率LED光源配光,是通过自由曲面透镜直接对出光进行配光。但是这种方式存在着一系列缺点:自由曲面透镜一般是通过改变透镜局部厚度来配光,一般不能很好的解决色散的问题,无法达到整个光斑面上光强的均匀分布,总是中间亮,两边暗;有时候为了达到一定的配光需要透镜做得很大很厚,光通过透镜的路径边得很长导致光损耗很高;另一方面自由曲面透镜一般会有比较严重的炫光,强烈的刺目的炫光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不便。现有专利中有方法提出通过前置反光镜面和外围弧形反射镜面把光进行二次反射已达到消除炫光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法在配光及损耗上并不让人满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反射透射型的均匀大功率LED光源。
基于反射透射型的均匀大功率LED光源包括散热器、LED阵列光源、弧形反射板、带锥形结构的全透玻璃平板、半透半反膜;LED阵列光源设置在反射板底面正中,弧形反射板紧贴固定在散热器底部外围,带锥形结构的全透玻璃平板的边缘与弧形反射板的下边缘连接固定,与散热器、LED陈列光源形成一个封闭的半圆形空腔,半透半反膜紧贴于带锥形结构的全透玻璃板锥形部分的上表面,并均匀分布。
所述的散热器的材料为金属导热材料。 所述的弧形反射板为金属或塑料制成的内表面镀有反射膜的圆弧形结构,并且在外表面涂有碳管涂覆层。所述的带锥形结构的全透玻璃平板为全透玻璃板。所述的半透半反膜为光学薄膜。
本发明通过一种全新的透射反射的方式解决了一系列在配光及结构上的问题:超薄的设计大大缩短了光通过玻璃等光损耗比较大的材料上的距离,解决了传统自由曲面透镜配光体积过大、透镜厚度太大的问题,使得光损耗减小,提高了光效;通过锥形结构的折反射及弧形反射板的反射使得中间过于集中地光强分散到四周,提高了配光效果,减小了炫光,灵活性也大大提高;全密封的结构可以有效地保护LED芯片,不会有灰尘沉积,提高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反射透射型的均匀大功率LED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带锥形结构的全透玻璃平板模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光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整体示意图。
图中:散热器1、LED阵列光源2、弧形反射板3、带锥形结构的全透玻璃平板4、半透半反膜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基于反射透射型的均匀大功率LED光源包括散热器1、LED阵列光源2、弧形反射板3、带锥形结构的全透玻璃平板4、半透半反膜5;LED阵列光源2设置在反射板1底面正中,弧形反射板3紧贴固定在散热器1底部外围,带锥形结构的全透玻璃平板4的边缘与弧形反射板3的下边缘连接固定,与散热器1、LED陈列光源2形成一个封闭的半圆形空腔,半透半反膜5紧贴于带锥形结构的全透玻璃板4锥形部分的上表面,并均匀分布。
所述的散热器1的材料为金属导热材料。 所述的弧形反射板3为金属或塑料制成的内表面镀有反射膜的圆弧形结构,并且在外表面涂有碳管涂覆层。所述的带锥形结构的全透玻璃平板4为全透玻璃板。所述的半透半反膜5为光学薄膜。
如图2所示,带锥形结构的全透玻璃平板4是由玻璃制成的一块全透光的平板,其中间有一个锥形上凹,在锥形上凹的上表面涂有半透半反膜5。当光透过除锥形结构外地平板部分的时候光可以直接透过,当光透过锥形部分的时候一部分光会被半透半反膜5给反射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光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光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21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轮毂单元的探伤检查装置
- 下一篇:丁二酰丁二酸二甲酯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