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人自治水下机器人差动姿态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32941.4 | 申请日: | 2012-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0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唐智杰;沈佳丽;汪帅;何清波;罗均;谢少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11/52 | 分类号: | B63C11/5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何文欣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 自治 水下 机器人 差动 姿态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机器人姿态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人自治水下机器人的差动姿态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水下机器人在水下环境探测、监控、水中目标捕获及水下设施作业等方面取得巨大的实际应用成果,但水下机器人在作业过程中,需保持姿态、位置和运动状态的相对稳定,以便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相关测量、监测、监视和机械手动作等作业。当水下机器人遭遇到涌流干扰时,致使其出现横荡、垂荡、横摇、纵摇等姿态不稳定的问题,若完全依靠巡逻艇上的操控人员对水面、水下监测装置进行手动遥控控制,难以做到实时快速稳定,而且还要依赖操控人员的熟练程度和反应快慢,尤其是当水下机器人潜入水质比较混浊的水域时,操控人员看不见水下机器人的姿态,仅仅只能依据水下图像或声纳信息进行操控,难度很大,这就可能出现导致作业失败等状况。
目前无人自治水下机器人一般采用一个水平方向的主推进器推进,在垂直和侧向方向不设置推进器,水下机器人的横摇姿态依靠机器人自身的重心和浮心平衡来实现,这样无法实现有效的横摇姿态的主动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无人自治水下机器人差动姿态控制系统,实现对水下机器人的横摇姿态控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构思是:本发明在水下机器人本体两侧安装浆叶,采用对称差动驱动机构对浆叶进行驱动,来控制浆叶与水下机器人本体前进方向成一定翻转夹角,左右侧浆叶翻转方向相反,实现横摇方向差动驱动力,最终完成水下机器人本体的横摇方向受力调节,进而实现横摇姿态调节的目的,本发明的水下机器人差动姿态控制系统,包括:差动调节机构、主控制器和姿态传感器;
差动姿态调节机构包括舵机、螺钉、摇臂、连接杆、连接套、传动轴、密封螺母、套杆、摆动连接块、短轴、支架和桨叶等;
根据上述发明构思,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水下机器人差动姿态控制系统,包括一个主控制器连接一个差动调节机构和一个姿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传感器,用于感应水下机器人的姿态角,并将姿态角信息传给主控制器,所述调解机构是一个针对安装在水下机器人本体两侧的浆叶进行调节的机构,该机构采用对称差动结构,用于实现水下机器人本体左右的浆叶发生差动反向翻转,实现水下机器人本体的横摇方向受力,进而实现横摇姿态调节的目的。
上述差动调节机构采用对称差动结构,用于实现水下机器人本体左右的浆叶发生差动反向翻转,实现水下机器人本体的横摇方向受力,进而实现横摇姿态调节的目的; 该机构包括舵机、螺钉、第一、第二和第三摇臂、第一和两个第二连接杆、第一、第二、两个第三和两个第四连接套、传动轴、密封螺母、套杆、两个摆动连接块、两个短轴、两个支架和两个桨叶;所述第一摇臂与所述舵机输出轴相连,通过螺钉固定;所述螺钉穿过所述第一摇臂与所述第一连接套相连并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套,并分别由螺钉固定;所述螺钉穿过第二摇臂与第二连接套相连;所述传动轴与第三摇臂相连,并由螺钉固定;所述密封螺母穿过传动轴,固定在艇体外壳上下两侧;所述第三摇臂与传动轴相连,并由螺钉固定;所述螺钉穿过第三摇臂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三连接套相连并固定;所述两个第二连接杆分别穿过两套第三和第四连接套,并分别由螺钉固定;所述螺钉分别穿过两个摆动连接块与第四连接套相连并固定;所述两根短轴分别穿过两个支架、摆动连接块与套杆相连,并由螺钉固定;所述两个桨叶分别与两个套杆相连,并由螺钉固定。
上述姿态传感器用于感应水下机器人的姿态角,并传送给主控制器。
上述主控制器用于接收姿态传感器信号,控制差动调节机构,达到控制水下机器人姿态的目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突出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本发明采用一个安装在水下机器人两侧的差动调节机构,通过该机构调节水下机器人横摇方向的受力控制,实现控制水下机器人横摇姿态。
本发明的姿态控制系统可广泛适用于水下机器人的姿态控制。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机构框图。
附图2是图1示例中差动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图1示例中电路结构框图。
附图4是本发明的水下机器人姿态控制系统的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结合附图详述如下: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29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