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橡胶、塑料、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环保处理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3456.9 | 申请日: | 2012-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0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喻万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喻万钧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马强 |
地址: | 410008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橡胶 塑料 生活 垃圾 量化 资源 无害化 环保 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橡胶、塑料、生活垃圾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废橡胶、塑料、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环保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当今废橡胶、塑料、生活垃圾堆积如山,未做到实际意义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环保处理,采用填埋的方式占用了大量土地,十年以后埋入地下的垃圾从地下散发出有害气体长时间污染大气,溢出的奇臭废液污染土壤和水源。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废橡胶、塑料、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废橡胶、塑料、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环保处理工艺,该处理工艺操作简单、热解、焚烧一体化,易于控制,能有效回收资源、并同步解决了废气、废水的二次污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废橡胶、塑料、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环保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废橡胶或塑料投入热解装置中热解,将生活垃圾投入余热锅炉中焚烧;
2)将热解装置中产生的气态产物送入分离装置中分离得燃料油和可燃气,并将燃料油和可燃气分别送入储油罐和储气罐中;回收热解装置中的剩余物体炭黑;
3)将步骤1)中热解装置排出的烟气送至余热锅炉入口;
4)将步骤2)中储气罐内的可燃气体分为两路,一路燃烧用于加热热解装置,另一路燃烧用于加热余热锅炉;
5)将余热锅炉排出的烟气送入加热装置中;
6)将经加热装置加热后的烟气送入急冷装置中;
7)将通过急冷装置后的排出气体通入净化装置中;
8)将通过净化装置后的排出气体经风机稀释后排入大气。
在本发明中,所述热解装置中产生的气态产物送入提质装置中,提质后再由提质装置送入分离装置中,由此提质装置可以提高气态产物的品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急冷装置优选中排出的气体通入沉淀池中,从沉淀池中排出的气体通入净化装置内;沉淀池中的沉淀物经萃取装置萃取回收。
作为回收炭黑的一种优选工艺,可以将所述热解装置的剩余物体炭黑经真空抽排装置送入溶池中。
将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可以送入蒸汽罐车或用于发电。
为了提高净化质量,所述净化装置内设有活性炭。
为了增强冷却效果,加快冷却速度,所述急冷装置中通入常温加压水。进一步地,所述急冷装置一侧设有泵,该泵将常温净化剂升压至至少25kgf/cm2,可将950℃-1050℃的烟气速降至200℃。
所述急冷装置的结构优选包括储水室、与储水室连通的喷水咀、位于喷水咀下方的文氏管;所述储水室上设有进液口,所述喷水咀侧下方设有进烟口。
藉由上述结构,将废橡胶或塑料裂解的剩余物体炭黑和燃料油回收,产生的燃料气用作裂解装置的燃料和余热锅炉的燃料,裂解产生的高温烟气通入余热锅炉中进行利用,利用后的烟气通过急冷装置急冷后送入沉淀池中,将颗粒物通过萃取装置回收,气态物送入净化装置中净化后,由风机引风稀释后排空,各阶段的能源和能量得到了充分利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这种废橡胶、塑料、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环保处理工艺,在获得燃料油的同时,获得了副产物炭黑,并充分利用可燃气热能高温焚烧生活垃圾,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亦可供生活热水或发电,对有害烟气急冷、净化、排放,放空时二噁英含量为0.01ng-TEQ/m3,达到排放要求,因此本发明既回收了资源,又解决了二次污染。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急冷装置的结构图。
在图中
1-热解装置; 2-分离装置; 3-储气罐; 4-真空抽排装置;
5-储油罐; 6-溶池; 7-提质装置; 8-余热锅炉;
9-加热装置; 10-急冷装置; 11-净化装置; 12-风机;
13-泵; 14-萃取装置; 15-沉淀池; 17-文氏管;
18-喷水咀; 19-储水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废橡胶、塑料、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环保处理工艺,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1)将废橡胶或塑料投入热解装置1中热解,将生活垃圾投入余热锅炉8中焚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喻万钧,未经喻万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34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