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器件和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34139.9 | 申请日: | 2006-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1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木村肇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叶晓勇;朱海煜 |
地址: | 日本神奈***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 器件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申请是本发明申请人于2006年10月18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0610137403.6、名称为“液晶显示器件和电子设备”的发明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行反射型和透射型显示的液晶显示器件,特别涉及一种进行多畴模式显示的液晶显示器件。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件被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例如移动电话、导航系统的监视器和电视。在室外以及室内使用这些电子产品中的一些产品,公知有半透射型液晶显示器件,为了确保在室外和室内的高可视性,其包括透射模式和反射模式的两种特性。
对于半透射型液晶显示器件,公知一种显示器件,其包括:像素,包含夹在有源矩阵衬底和相对衬底之间的液晶;进行反射模式显示的反射部分和进行透射模式显示的透射部分(例如,参照文献1:日本已公开专利申请号No.2005-181981)。
这种液晶显示器件包括层间绝缘膜,对于该层间绝缘膜,将反射部分的液晶层厚度设置成基本上为透射部分的液晶层厚度的一半。此外,液晶显示器件包括电极涂层作为施加电压调整单元,该电极涂层补偿由于反射电极和透明电极之间的连接产生的功函数差,以便于近似在彼此靠近的反射部分和透射部分对液晶施加的电压。而且,反射电极和透明电极设置有突出部分,并且将液晶形成为具有径向梯度取向。
发明内容
在液晶按照径向梯度方式进行取向的情况下,存在显示图像时具有视角宽的优点。然而,却存在液晶的取向方向不同的多个位置;存在难于控制液晶的取向的问题,易于产生例如向错(disclination)的缺点且图像质量变低。具体地,在反射电极与透明电极组合的像素结构例如常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器件的情况下,就会存在增加这些缺点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半透射型液晶显示器件,通过改善显示图像时的视角并通过抑制因液晶的无序取向而导致的图像质量劣化具有高质量显示。
本发明的一个特征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件,该液晶显示器件包含:夹在排列成彼此相对的一对电极之间的由液晶分子形成的液晶层;反射区,进行反射模式显示;透射区,进行透射模式显示,它们设置在该对衬底之一之上;以及在反射区和透射区之间设置有缝隙部分的像素电极。液晶显示器件包括在反射区中设置的单元间隙调整膜,以致液晶层的厚度基本上是透射区中的液晶层厚度的一半。像素电极的反射区由在单元间隙调整膜之上的光反射导电膜(反射电极)形成,其透射区由透明导电膜(透明电极)形成。沿着台阶部分(或边界部分)形成缝隙部分,采用在反射区和透射区之间的单元间隙调整膜来形成该台阶部分。可选择地,缝隙部分相对于像素电极的一个端部径向延伸至倾斜方向,并且采用在反射区和透射区之间的单元间隙调整膜而形成的台阶部分(或边界部分)沿着缝隙部分形成。
可以通过在进行反射模式显示的反射区中设置单元间隙调整膜且使根据其的提供在单元间隙调整膜的边界部分处形成的台阶部分与像素电极的缝隙部分重叠来控制液晶层的液晶的取向。
即,可以通过采用单元间隙调整膜的边界部分或伴随它的边界部分形成的台阶部分和缝隙部分来控制液晶的取向并通过防止控制的彼此抵消和干涉来控制因液晶的无序取向而导致的图像质量的劣化。
在上述液晶显示器件中,可以允许对缝隙部分的结构进行一些修改。例如,可以将在缝隙部分的透射区侧上的端部设置为远离台阶部分。此外,在缝隙部分的透射区侧上的端部可以位于台阶部分的下缘部分的内侧。而且,透射区的端部可以设置在单元间隙调整膜之下,在缝隙部分的透射区侧上的端部可以设置在台阶部分的下缘部分的内侧。
按照这种方式,即使改变像素电极的缝隙部分的结构,也可以通过在进行反射模式显示的反射区中设置单元间隙调整膜并且使根据其的提供在单元间隙调整膜的边界部分处形成的台阶部分与像素电极的缝隙部分重叠来控制液晶层的液晶的取向。
此外,单元间隙调整膜的上表面可以是一个非平坦表面,并且可以沿着非平坦表面形成反射区的光反射导电膜(反射电极)。通过使光反射导电膜(反射电极)的表面非平坦,就能够使入射光漫射,以致使整个亮度被平均,并且就能够在作为反射型液晶进行显示的情况下获得清晰的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未经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41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