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合金板料拉深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6007.X | 申请日: | 2012-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0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宏阳;杨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2/20 | 分类号: | B21D22/20 |
代理公司: | 贵州国防工业专利中心 52001 | 代理人: | 蔡丽华 |
地址: | 56110***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合金 板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压板料拉深润滑保护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对现有高温合金的拉深方法。
背景技术
拉深是利用专用模具将冲裁或剪裁后所得到的平板坯料制成开口的空心件的一种冲压工艺方法。拉深工序,在冲压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用拉深工艺,可以制成筒形、阶梯形、球形、方盒形和其他不规则形状的薄板工件。如果拉深与其他冲压成形工艺配合,还可制造形状及为复杂的冲压件。拉深件的可加工尺寸范围也是相当广泛的,小至几毫米的钟表零件,大至2~3米轮廓的汽车、飞机零件,都可以用拉深方法制成。因此,拉深工艺在电子、电器、仪表、汽车、飞机等工业部门及日常生活用品制造中,得到广泛应用。
已有的拉深工艺方法一直用常规方法获得拉深零件,即在板料表面涂一层常用润滑剂后直接拉深零件。采用这种方式,只适用于一般塑性好的材料的拉深,对于高温合金材料的拉深,常产生大量拉伤及拉裂零件。因此,为改变高温合金材料零件大量拉伤及拉裂现象,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温合金板料拉深保护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高温合金拉深方法,该方法是将高温合金板料的上、下表面均匀涂上润滑油,再在其上覆盖上与高温合金板料同样大小的塑料薄膜作为保护膜,保护膜的厚度一般为0.04~0.06mm,然后放入模具中拉深成形,零件拉深成形后去除保护膜和润滑剂。主要方法步骤:零件板料拉深前双面涂润滑剂--零件拉深前双面覆盖板料大小保护膜(0.04~0.06的塑料薄膜)-零件拉深成形-去除保护膜-清洗润滑剂。采用该方法,可以降低材料与模具间的摩擦系数,其拉深力降低30%,提高了材料的变形程度,降低了极限拉深系数,通过实践,本发明所述方法可将原极限拉深系数从0.45~0.47降低到0.37~0.40。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发明所述方法进行高温合命板材的拉深,零件容易从模具中取出,零件表面质量好。在采用原来的工艺方法加工零件时,工件容易被拉伤或拉裂,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后,在零件涂润滑剂后两面垫上0.04~0.06的塑料薄膜,利用塑料薄膜特有的延伸性保护拉深零件,最终解决零件表面拉伤及拉裂现象,工件基本上无拉伤及拉裂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方法在压力机上对高温合金板料进行拉深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1-冲头,2-压料板,3-润滑油,4-保护膜,5-高温合金板料,6-凹模,7-顶出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高温合金板料拉深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图1的实施例中,将高温合金板料5的上、下表面均匀涂上润滑油3,再在其上覆盖上与高温合金板料5同样大小的保护膜4,然后放到压力机上用冲头1对高温合金板料5进行拉深,加工时,压料板2压住高温合金板料5的外圈,内圈金属流动进入凹模6到达一定深度后,顶出机构7将拉深零件顶出。
拉深时,由于坯料受力而发生了坯料内部的相互作用,使材料内部在径向产生了拉应力,在切向产生了压应力。在拉应力、压应力共同作用下,凸缘区的材料先发生了塑性变形,并不断被拉入凹模,因而成为不同壁厚的筒形件。拉深过程的变形特点是从坯料的大断面积变成小断面积的筒形件。此时材料的拉深系数即每次拉深后的断面积与拉深前的断面积之比,决定了拉深件精度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在生产实践中,总希望拉深系数越小越好,因为较小的拉深系数值,说明变形程度大,拉深次数可以适当减少。尤其对大批量生产来说,每减少一道工序,对生产都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并降低冲压件的成本。但拉深系数取的过小,则拉深件易产生起皱和发生断裂及严重变薄现象。实际生产中影响拉深系数的因数有材料的机械性能、材料的相对厚度、拉深方式、拉深程序、模具结构、润滑条件等几个主要方面。在材料的机械性能、材料的相对厚度、拉深方式、拉深程序、模具结构相对不变的情况下,良好的润滑保护条件就成为使拉深系数减小的关键问题,本发明所述的高温合金材料拉深保护方法,操作简单、稳定,采用该方法生产高温合金拉深零件时,无零件拉伤及拉裂现象,从而减少后续工序用时,提高产品合格率。因此,可以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人工体力的消耗,提高工作效率和缩短加工周期,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未经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60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仪器识别电路及接口
- 下一篇:人机界面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