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自动印花机台板移动副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36266.2 | 申请日: | 201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2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邱德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德强 |
主分类号: | B41F15/14 | 分类号: | B41F1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226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印花 机台 移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花机,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印花机台板移动副。
背景技术
就目前国内外而言:印花机按印版划分主要为圆网印花机、平网印花机。圆网印花机的印版是圆筒的,圆网印花机直接采用的是导带,印花速度比较快,每小时可达5000m,但缺点是只能印固定花型,适合成批量生产的坯布,使用范围较窄。平网印花机的印版是平面的丝网版, 平网印花机进布既有导带的也有台板的。其中,台板平网印花机称之为圆形或椭圆形印花机,适合于各类印花材料,胶浆、水浆、油墨等,运用比较广范。
传统的圆形、椭圆形印花机的工作台板在同一平面上按圆形或椭圆形轨迹运行,占地面积大,台板数量少,在印刷过程中产量受到很大的限制。另外,根据印花工艺要求,需要在每个套色印完后印刷面进行烘干,方可进行下一套色印刷,而目前的烘干机构由于印花机的结构限制,均采用一对一的敞开式加热,使得整个加热的能量大部分散发在工作环境中,造成大量能源的浪费,为了提高烘干速度,只能加大烘干机构的功率来实现,进一步的提高了能量的损耗。
目前出现了一种占地面积小、台板数量多的新型印花机,其具有一立体进料机架和一立体出料机架,立体进料机架和立体出料机架上设置两组垂直进料或出料机构,以及连接两组垂直进料或出料机构的水平调向机构。以垂直进料机构为例,垂直进料机构的垂直方向两侧均安装有垂直方向转动的进料链条,进料链条的非链齿侧装有若干进料支承件,印花台板则支承两侧的进料支承件之间。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进料链条带动印花台板在垂直方向移动。工作时,印花台板先在垂直进料机构的作用下垂直自下而上移动,再由水平调向机构传递给另一垂直进料机构自上而下移动后。上述结构的新型印花机虽在单位面积内增加了台板数量,提高产量,但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立体进、出料机架上的两组垂直进料机构采用链条结构,链条在驱动印花台板时,无法完全做到两组垂直进料机构步调一致,累积误差后,水平调向机构两端的垂直进料机构印花台板高度不在同一水平面,造成水平调向机构无法顺利交接印花台板,因此上述结构可靠性、稳定性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印花效率且精度高、工作性能可靠的全自动印花机台板移动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自动印花机台板移动副,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进料侧升降输送机构、出料侧升降输送机构和水平输送机构,进料侧升降输送机构和出料侧升降输送机构之间由水平输送机构衔接传递印花台板,其创新点在于:所述进料侧升降输送机构和出料侧升降输送机构结构相同,均包括至少一对安装在机架两侧且相向设置的升降承托支架以及至少一对安装在机架两侧且相向设置的升降交接支架,所述升降承托支架和升降交接支架上分别沿铅直方向分布台板支承件Ⅰ、台板支承件Ⅱ,所述升降承托支架和升降交接支架上分别安装有驱动升降承托支架、升降交接支架水平移动的夹紧驱动机构Ⅰ、夹紧驱动机构Ⅱ,升降交接支架上安装有可驱动升降交接支架台板支承件Ⅱ在升降承托支架上各台板支承件Ⅰ之间往复移动的交接驱动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承托支架至少为两对,且在所相邻升降承托支架之间设置升降交接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承托支架最上端和最下端的台板支承件Ⅰ在与水平输送机构衔接方向为与印花台板滚动配合的滚动支承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滚动支承组件为可在上、下及侧面抵住印花台板的滚轮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滚轮结构为球面滚轮。
进一步的,所述夹紧驱动机构Ⅰ为气缸驱动、液压油缸驱动或丝杆副传动驱动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夹紧驱动机构Ⅱ为气缸驱动、液压油缸驱动或丝杆副传动驱动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交接驱动机构为气缸驱动、液压油缸驱动或丝杆副传动驱动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烘箱,所述进料侧升降输送机构、出料侧升降输送机构和水平输送机构位于烘箱内,所述烘箱上分别设有与进料侧升降输送机构进口对应的进料口以及与出料侧升降输送机构出口对应的出料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德强,未经邱德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62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区域热能管理系统
- 下一篇:液压自行式大坡度混凝土浇注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