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泵用气液密封出水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36351.9 | 申请日: | 201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69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朱善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克劳斯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F04D29/10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吴静安 |
地址: | 2145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泵用气液 密封 出水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泵用气液密封出水管。
背景技术
室温下,四氯化钛为无色液体,并在空气中发烟,生成二氧化钛固体和盐酸液滴的混合物。吸入该品烟雾,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强烈刺激症状。轻度中毒有喘息性支气管炎症状;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脉搏加快,体温升高,咳嗽,咯痰等,可发展成肺水肿。皮肤直接接触其液体,可引起严重灼伤,治愈后可见有黄色色素沉着。鉴于四氯化钛的高危险性,输送过程中需要跟外界气液完全密封,尤其是所用泵体需要与外界有较好的气液隔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将四氯化钛与外界有效气液隔绝的泵用气液密封出水管,具体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泵用气液密封出水管,连接在泵的出水端,包括、连接管、气体密封管、平衡鼓、平衡套、甩水环和磁液密封装置,所述气体密封管与连接管上端对接,连接管下端与所述泵的出水端连接,所述主轴设置在气体密封管和连接管的内部中央并与泵的转轴连接,所述连接管一侧设有出水管,该连接管内部设有回水腔,所述平衡套设置在连接管内的上端,所述平衡鼓设置在平衡套内并固定于对应部位的主轴上,所述甩水环为一环状板,定位平衡鼓上端且穿套在主轴上,甩水环的外沿边缘与所述连接管内的回水腔对应,将平衡鼓处泄出的液体甩送至回水腔内,所述磁液密封装置设置在所述气体密封管内。
所述的泵用气液密封出水管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连接管为上端开口的双层管壁,所述气体密封管与该双层管壁中的外层管壁连接,所述双层管壁之间的空腔形成所述回水腔。
所述的泵用气液密封出水管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甩水环与平衡鼓相接触端设有凸台,使甩水环与平衡鼓相接触的端面留存有间隙,甩水环下端的环边处于所述回水腔中。
所述的泵用气液密封出水管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平衡套在与平衡鼓配合的内壁上开设有螺旋槽道。
所述的泵用气液密封出水管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磁液密封装置在主轴轴向方向上设有永磁体、磁流体以及设置在永磁体两极的极靴,所述磁流体置于极靴与主轴之间的间隙处。
所述的泵用气液密封出水管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连接管下端外部连接有一安装底板。
该泵用气液密封出水管在主轴上部设置了磁液密封装置,有效地将泵体内部与外部空气隔离防止四氯化钛发烟产生污染;少量高压液体通过平衡鼓与平衡套之间的螺旋通道泄压,在平衡鼓上部设置了甩水环,将平衡鼓处泄出的液体全部甩送至回水腔内,避免了平衡鼓处泄出液体破坏磁液密封装置工作导致有毒物质泄露;该泵用气液密封出水管采用了连接管和气体密封管连接的方式,便于将各部分拆卸维护以及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泵用气液密封出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连接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气体密封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泵用气液密封出水管作业时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该泵用气液密封出水管,如图1所示,主轴1、连接管3、气体密封管4、平衡鼓5、平衡套6和甩水环7,连接管3设有上端开口的双层管壁31,气体密封管4与连接管3上端的外层管壁对接,主轴1设置在气体密封管4、连接管3以及输送管2的内部中央,连接管3一侧设有水平出水管32,连接管3下端外部连接有一安装底板34,安装底板34用于将气液密封泵整体固定在四氯化钛池上,使得输送管2插入四氯化钛池内,主轴1上端与电机(图中未画出)连接。
对照图2,双层管壁31之间的空腔形成回水腔35,平衡套6设置在连接管3上端内壁上,平衡鼓5设置在与平衡套6对应的主轴上,平衡套6和平衡鼓5间隙配合且两者上端面均与连接管2上端平齐。甩水环7为一中央设有主轴安装孔的环状板,甩水环7的安装孔周围设有与平衡鼓5相接触的凸台71,甩水环7外沿边缘设有与回水腔35相对应的折边72,平衡套6在于平衡鼓5配合的内壁上开设有螺旋槽道61,螺旋槽道61与甩水环7和连接管3上端口的间隙连通,甩水环7随主轴1转动时将平衡鼓5与平衡套6产生的泄露液体甩送至回水腔35,双层管壁31上设有开口33使得回水腔35通过管路与四氯化钛池(图中未画出)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克劳斯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克劳斯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63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压痕折弯机模具
- 下一篇:一种新型弯曲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