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7368.6 | 申请日: | 201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7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志忠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G06F3/046;G02F1/133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叶树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士林区***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板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可降低组装成本与节省组装时间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与通讯网络的迅速发展,电子信息产品渐渐普及于个人,相对应的触控面板也同时迅速发展,现今触控面板依其感应原理的不同,主要区分为电阻式、电容式、电磁式以及光学式等四种,其中电容式触碰面板结构具有防尘、防火以及高分辨率等特性,因而被广泛地采用,该电容式触控面板作用原理,主要是依据电容量变化来确认接触点位置,利用触控物(如手指等导体)的接近对电极间产生电容性的电性变化,而确定接触点的坐标。
而电容式触控面板也渐渐地成为触控技术中的主流,并应用在各项电子信息产品当中,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随身听、掌上型电子装置(设备)、各种显示器、监视器等等,该等电子信息产品其原理为应用手指接触触控面板时所造成的电容值变化以测得手指的位置变化与点选状况,进而达成操控的目的。
但一般电容式触控面板在黏合组装上,通常需要顾虑黏合的问题,因使用光学胶脂(OCR,Optical Clear Resin)或光学胶(OCA,Optical Clear Adhesive)黏合后,通常需要另外一道加工进行整理溢胶的问题,相应也提高其组装成本与组装时间的问题。
综上所述,习知技术中具有下列的缺点:
1.组装成本高;2.耗费组装时间;3.不良率高。
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惯用的问题与缺陷,即为本案的发明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为有效解决习知技术的缺陷,本发明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可降低组装成本与节省组装时间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形成有至少一延伸部及由延伸部界定有一容置空间的背光模块;
另提供一液晶显示层及一电容式感应层;
先提供一黏合层贴合所述液晶显示层及电容式感应层;
将贴合的液晶显示层及所述电容式感应层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通过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黏合层贴合所述液晶显示层与电容式感应层再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其液晶显示层与电容式感应层两侧是分别贴附所述延伸部,因此,其黏合层于液晶显示层与电容式感应层侧边所形成的外溢区域可经由所述背光模块周边的延伸部挡止,进而减少需另外去除外溢区域的动作,藉以达到降低组装成本与节省组装时间及提高良率的功效。
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另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其是经由下述的制造方法所得到:提供一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周边形成有至少一延伸部并由延伸部界定有一容置空间;另提供一液晶显示层及一电容式感应层;以一黏合层贴合所述液晶显示层及电容式感应层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较佳地,本发明所提供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背光模块相对液晶显示层另一侧位置处贴附有一电磁式感应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2A是本发明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实施示意图一;
图2B是本发明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实施示意图二;
图2C是本发明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实施示意图三;
图2D是本发明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实施示意图四;
图3是本发明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第二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和较佳实施例予以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步骤流程图,所述触控面板1的制造方法,是包含下列步骤:
S1:提供一形成有至少一延伸部及界定有一容置空间的背光模块;
S2:另提供一液晶显示层及一电容式感应层;
S3:先提供一黏合层贴合所述液晶显示层及电容式感应层;
S4:将贴合的液晶显示层及所述电容式感应层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志忠,未经林志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73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