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坝闸门橡胶密封圈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38355.0 | 申请日: | 2012-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6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唐臻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太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唐臻宇 |
主分类号: | F16J15/10 | 分类号: | F16J15/1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王芸;韩洋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坝 闸门 橡胶密封圈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坝闸门橡胶密封圈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大坝泄洪闸门使用的橡胶密封圈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出现老化损坏等现象,从而造成大坝出现安全隐患,由于大坝泄洪闸门高度高、宽度大,加上水的压力,人员去检测泄洪闸门密封圈的老化程度相当困难,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较好的检测手段来实现对密封圈的适时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大坝闸门橡胶密封圈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制作的带有内置传感器的橡胶密封圈可以灵敏地探测泄洪闸门橡胶密封圈压缩量的变化,从而判断密封圈老化程度,防止大坝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坝闸门橡胶密封圈制作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A、制作橡胶密封圈,在所述橡胶密封圈内预留若干传感器安装孔。
B、将若干传感器安装在所述传感器安装孔内;通过二次硫化处理将所述传感器密封在橡胶密封圈内。
所述步骤A中,在传感器安装孔的两端预埋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
所述传感器包括信号引出线、磁芯、线圈、连杆、线圈护壳,所述连杆一端设有上球头,所述线圈护壳外侧底部设有下球头,所述上球头与上球窝适配连接,所述下球头与下球窝适配连接。通过球头与球窝的设计,当橡胶密封圈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时,传感器的球头可以在球窝中转动,大大减小切向力的作用,传感器不易被损坏。
所述上球窝连接上固定座,所述下球窝连接下固定座。
步骤B具体步骤为:将传感器的零件上球窝,带有上球头的连杆,磁芯装配在一起构成第一部件,第一部件通过上球窝连接到预埋的上固定座上;线圈、线圈护壳及下球头、下球窝与下固定座装配在一起构成第二部件;将第一部件插入第二部件中,再通过二次硫化处理,将传感器密封在橡胶密封圈体中,传感器的信号引出线伸出橡胶密封圈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大坝闸门橡胶密封圈制作方法制作的密封圈结构简单,通过内置若干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通过球头与球窝的设计,当橡胶密封圈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时,传感器的球头可以在球窝中转动,大大减小切向力的作用,传感器不易被损坏,该方法制作的橡胶密封圈可以非常灵敏可靠地探测到橡胶密封圈压缩量的变化,从而判断密封圈老化程度,准确度高,可靠性好,有效防止大坝安全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橡胶密封圈内的传感器安装布局局部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上固定座,2-上球窝,3-连杆,31-上球头,4-磁芯,5-线圈,6-下球头,7-下球窝,8-下固定座,9-信号引出线,10-线圈护壳, 13-传感器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的各种变化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的大坝闸门橡胶密封圈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制作橡胶密封圈,在所述橡胶密封圈内预留若干传感器安装孔13。传感器安装孔13的位置分布可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在橡胶密封圈受力集中的地方,相应的传感器安装孔13分布也密集一些。
B、将若干传感器安装在所述传感器安装孔13内;通过二次硫化将所述传感器密封在橡胶密封圈内。
其中,所述步骤A中,在传感器安装孔13的两端预埋上固定座1和下固定座8。
如图1所示,所述传感器包括信号引出线9、磁芯4、线圈5、连杆3、线圈护壳10,所述连杆3一端设有上球头31,所述线圈护壳10外侧底部设有下球头6,所述上球头31与上球窝2适配连接,所述下球头6与下球窝7适配连接。所述上球窝2连接上固定座1,所述下球窝7连接下固定座8。通过球头与球窝的设计,当橡胶密封圈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时,传感器的球头可以在球窝中转动,大大减小切向力的作用,传感器不易被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太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唐臻宇,未经成都太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唐臻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83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