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一氧化氮的超高灵敏荧光探针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8636.6 | 申请日: | 2012-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7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肖义;于海波;张玉慧;张晓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21/14 | 分类号: | C07D221/14;C07F9/50;C09K11/06;C12Q1/02;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地址: | 116024***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一氧化氮 超高 灵敏 荧光 探针 | ||
1.一种检测一氧化氮的超高灵敏荧光探针,其特征是,该荧光探针具有如下结构通式:
式中:
2.权利要求1所述超高灵敏荧光探针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包括如下步骤:
a、以等摩尔量的4-溴-1,8-萘酐与邻硝基对苯二胺为原料,溶解于乙二醇单甲醚中,加热至120℃,反应5小时后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抽滤,减压干燥,得到淡黄色固体;
b、将步骤a得到的淡黄色固体溶于无水DMSO(二甲基亚砜)中,加入淡黄色固体等摩尔量的伯胺,加热回流5小时,将反应液倒入水中,抽滤,减压干燥,得到黄色固体;
c、将步骤b得到的黄色固体溶于四氢呋喃和甲醇的混合液中,在2.5MPa的氢气和催化剂催化下,室温搅拌24小时,得到荧光探针产品;四氢呋喃∶甲醇=5∶1;催化剂为Pd/C、雷尼镍、Fe粉/稀盐酸或氯化亚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伯胺是丙胺、丁胺、二甘醇胺、N-甲基-2-哌嗪乙二胺、2-吗啉乙二胺、N,N-二甲基乙二胺、2-氨基乙基三苯基磷或3-氨丙基三苯基磷。
4.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灵敏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用于化学模拟生理体系中一氧化氮的检测或用于活细胞中一氧化氮的检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细胞为Hella细胞株、MCF-7细胞株、RAW264.7细胞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863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