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室内灯具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0272.5 | 申请日: | 200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6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赖志铭;韦安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沛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3/00;F21V17/1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00 上海市松江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内 灯具 | ||
声明
本申请是针对一件原申请第六实施例的分案申请,该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08年11月28日,申请号为200810305861.5,名称为:室内灯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室内灯具,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眩光功能的室内灯具。
背景技术
灯具,如台灯、路灯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照明装置,其在人们的学习及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灯具的研究可参阅G. Miguel Ereu等人在2006年IEEE系统、输电与配电研讨会暨展览会(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 Latin America, 2006. TDC '06. IEEE/PES)上发表的论文A Methodology to Determine Electrical Energy Consumption in Street Lighting Systems。
通常,人眼对灯具所发出的光线的亮度具有一定的接受度,当进入人眼的光线的亮度太低时,人眼不容易辨别物体,而当强光进入人眼时,其易于刺激人眼,使人眼产生“眩光”现象,并造成人眼的的辨别能力及视力下降。在现有技术中,如果光线的亮度太低,可通过调高灯具的发光强度来达成提升人眼辨别能力的效果,然而,眩光的产生除了跟灯具中发光体的发光强度相关外,还与观察者所在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在现有技术中消除眩光成了一道技术难关。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具有防眩光功能的室内灯具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下面将以实施例说明一种具有防眩光功能的室内灯具。
一种室内灯具,其包括:
一个灯罩,其具有一个收容空间且开设有一个开口,所述灯罩的开口端向外延伸形成一个凸缘,所述开口为弧形,所述凸缘沿弧形开口的两弧边形成;
至少一个发光元件,其设置于该灯罩的收容空间内;
一个光学片,其设置在该灯罩的开口处并选择性地覆盖该开口的部分区域而使其它开口区域未被覆盖,所述光学片降低经由该部分区域出射的光线的亮度,所述光学片可沿该弧边所在的方向移动;
一个连接卡钩,其一端与该凸缘活动连接并可沿该凸缘滑动,另一端与光学片相接以固持该光学片。
相对于现有技术,所述光学片通过选择性地覆盖灯罩的开口的部分区域而降低由该部分区域出射的光线的亮度,因而可有效地防止眩光,以使室内灯具具有较佳的照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灯具应用于室内照明以防止眩光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灯具应用于室内照明以防止眩光的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灯具10,其具有防眩光功能,该室内灯具10包括一个发光元件12、一个灯罩14及一个光学片16。
该发光元件12可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当然,其也可为其它发光元件,如荧光灯、白炽灯、气体放电灯、卤素灯等。另外,该发光元件12的数目可为多个。
该灯罩14具有一个圆锥形轮廓,且其内具有一个收容空间140。该发光元件12位于该收容空间140内。该灯罩14开设有一个圆形开口142,该灯罩的开口端向外延伸形成一个圆环状凸缘14A。
该光学片16设置在开口142上并覆盖该开口142的部分区域,其中,定义被该光学片16覆盖的部分区域为M,而未被该光学片16覆盖的其它区域为N。在本实施例,所述光学片16为一个扩散片。
该室内灯具10还包括有一个连接卡钩18。该连接卡钩18的一端180固持该光学片16,另一端182与该凸缘14A活动连接并可沿该凸缘14A滑动。当该连接卡钩18沿该凸缘14A滑动时,其所固持的光学片16可绕该开口142的中心轴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沛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沛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02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