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的隐形鼻塞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1082.5 | 申请日: | 2012-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0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郑丛龙;景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B23/06 | 分类号: | A62B23/06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毕进 |
地址: | 116622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隐形 鼻塞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日常生活及医疗卫生用品,是一种抗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感染和传播的多功能隐性鼻塞,同时具有抗呼吸道过敏的作用。
背景技术
科学研究已报道80%以上的人类呼吸道传染病是由病毒所引起。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如流感病毒和鼻病毒等主要在呼吸道黏膜表面感染、抗原性弱且容易发生抗原变异和耐药性突变,从而导致了目前临床对这些病毒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效果不佳。因此积极寻找安全有效、呼吸道黏膜局部抗病毒病的方法和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纳米银是利用纳米技术将金属银纳米化,纳米化的金属银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银纳米化后,粒径达到纳米级(nm)状态,具有更大比表面积,物质单位越小,越能有效的接触细菌。因为纳米银比细菌小很多,能有效的接触细菌,最大限度发挥杀菌能力。重金属银、铜、铅、汞等盐类均可与蛋白酶分子中的巯基发生反应,或置换酶中的金属离子而使大多数蛋白酶失活。但在重金属中,银的毒性是最低的。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类对银的抗菌作用和银的毒副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早在明代,中国《本草纲目》中有“生银,味辛,无毒”的记载,“银本身无毒,其毒则诸物之毒也”。本研究组在研究中发现:银离子和纳米银能灭活副流感病毒、新城鸡瘟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实验证实这种抑制作用迅速、有效而无副作用。这种广谱非选择性的病毒抑制作用意义重大,其机制是纳米银造成了病毒和细菌的基本结构变坏、灭活了病毒和细菌表面的活性蛋白质,从而有效地抵抗了病毒和细菌的感染。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国内外有关银和纳米银的抗病毒研究报道甚少。将透气性良好载体吸附纳米银,以隐形鼻塞的形式用于抵抗呼吸道病毒的感染和传播,还未见报道。人们在日常生活或有污染的环境中,为了隔离污染环境和过敏原,通常采用口罩,外形既不美观、方便,又有影响人际交流。本发明的抗呼吸道感染的隐形鼻塞,具有携带方便、不受时间、场合限制的特点,自然美观,透气性能良好,具有高效抗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感染和空气过滤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口罩、鼻夹功能单一,携带不便和不美观等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美观自然,同时具有高效抗呼吸道病毒、细菌感染和空气过滤的多功能隐形鼻塞。
本发明以高级的吸水海绵为载体,吸水海绵中吸附了平均粒径小于10纳米的纳米银颗粒,所吸附的纳米银颗粒的浓度为100~140μg/cm3
作为载体的吸水海绵呈半椭圆形,能够置于鼻腔内,透气性好。吸水海绵的外周,均匀涂布有医用的凡士林。
该隐形鼻塞具有多种功能,具有明显的灭活多种呼吸道病毒和杀菌作用;具有抗呼吸道病原微生物感染和传播的作用;具有明显地空气过滤和抗呼吸道过敏的功效。该多功能隐形鼻塞对多种呼吸道病毒具有97%以上的滤过和灭活作用,对多种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具有99%以上的滤过和杀菌作用。
这种多功能的隐形鼻塞,既可以防止佩戴者本身的呼吸道感染,又可以避免该隐形鼻塞的外周(紧贴鼻粘膜的部位),涂有医用的凡士林,增加了空气滤过效果;降低了鼻腔异物感;同时保护了鼻粘膜。
附图说明:
图1、纳米银粒径测试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选取透气性能良好的高级无毒海绵,制成与鼻腔大小相似的半椭圆型,正面稍有凹陷,将其浸泡在1.28mg/ml的纳米银溶液中(粒子大小在5~10nm之间)。室温浸泡45分钟。然后,在37℃环境中将其烘干。
将已烘干的吸附有纳米银的海绵,经过吹风机轻吹5分钟,吹掉可能吸附不牢的纳米银颗粒。得到的海绵吸附纳米银100μg/cm3。
在无菌环境中,将上述处理的海绵周边(鼻腔接触的部分),均匀涂抹一薄层医用凡士林,无菌封存在薄膜中,佩戴时启用。
实施例2、选取透气性能良好的高级无毒海绵,制成与鼻腔大小相似的半椭圆型,正面稍有凹陷,将其浸泡在1.28mg/ml的纳米银溶液中(粒子大小在5~10nm之间)。室温浸泡60分钟。然后,在37℃环境中将其烘干。
将已烘干的吸附有纳米银的海绵,经过吹风机轻吹5分钟,吹掉可能吸附不牢的纳米银颗粒。得到的海绵吸附纳米银128μg/cm3。
在无菌环境中,将上述处理的海绵周边(鼻腔接触的部分),均匀涂抹一薄层医用凡士林,无菌封存在薄膜中,佩戴时启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大学,未经大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10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夹式水杯
- 下一篇:人多能干细胞用培养基质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