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破碎残缺颅骨的修复方法及修复后颅像重合的鉴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1745.3 | 申请日: | 2012-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9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万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立华 |
主分类号: | A61B5/117 | 分类号: | A61B5/117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0042 重庆市渝中区袁***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破碎 残缺 颅骨 修复 方法 后颅像 重合 鉴定 | ||
1.一种破碎残缺颅骨的修复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颅骨碎片,并根据各部位颅骨组织的不同特点对颅骨碎片进行分组;
(2)准备一个椭圆形泥胚,用轴固定,先将颅骨碎片按颅骨解剖学结构特点贴合在泥胚的相应位置上,当有骨片缺损的情况下,观察其对侧的颅骨结构情况,用其他颜色的橡皮泥移填缺损部位,直至将颅骨碎片拼接起来;
(3)颅骨碎片拼接完后,从泥胚上依次取下,用粘合剂进行粘合;
(4)根据牙槽骨和各牙齿的基本形态特征用橡皮泥进行牙齿的修复,复原牙齿形态;
(5)用橡皮泥填补下颌关节缺损的软组织,厚度约3~5mm,根据牙齿咬合情况用石膏将下颌关节固定。
2.一种破碎残缺颅骨修复后颅像重合的鉴定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先将破碎残缺颅骨进行修复;
(2)利用颅像重合技术中的相关软件将修复后的颅骨与照片中的软组织按正常解剖结构进行对应重合,颅骨正面26项指标的判定标准是:
a、骨中线到眉间点距0.02±0.013mm;
b、眉心点到眶上沿切线距离-0.71±1.740mm;
c、眶高37.45±2.110mm;
d、外眼点至眶上沿切线距离22.62±1.945mm;
e、内眼点距眶上沿切线距离是25.171±1.875mm;
f、鼻下点至梨状孔下沿切线距离-3.62±1.769mm;
g、鼻翼点至梨状孔下沿切线距离4.081±2.864mm;
h、口角线至梨状孔下沿切线距离29.151±3.870mm;
i、眶结节间距96.286±4.272mm;
j、外眼点间距是90.772±4.233mm;
k、内眼点间距35.380±2.669mm;
l、内眼点垂线与上颌牙关系 以内眼点作垂线,左内眼点垂线的位置位于左上第三牙,右内眼点垂线的位置位于右上第三牙;
m、外眼点距眶外缘切线距离左、右侧均是2.160±0.457mm;
n、口角点与下颌牙齿关系 照片的左口角点位于左上五、六牙之间,右口角点的位置位于右上五、六牙之间;
o、口角线距上颌牙切线距离为2±0.500mm;
p、上齿槽骨切线距口角线距离是11.03±1.414mm,下齿槽骨切线距口角线距离是9.698±2.815mm;
q、下颌角点间距120.31±6.910mm;
r、骨下颌角点间距是96.432±5.010mm;
s、口角点间距是46.953±5.520mm;
t、外眼点垂线至左侧骨下颌角点距离是1.971±1.079mm,外眼点垂线至右侧骨下颌角点距离是1.988±2.073mm;
u、外眼点垂线距眶下孔距离左右侧均是17.824±1.133mm;
v、外眼点垂线距颏孔距离左右侧均是20.625±1.713mm;
w、耳屏点垂线至骨下颌角点距离左右侧均是23.102±3.330mm;
x、外眼点连线至眶外结节连线间距是0.075±0.017mm;
y、眉间点至鼻下点连线至骨眉间点至鼻棘连线间距0.05±0.021mm;
z、鼻下点至颌下点连线鼻棘至颏下点连线间距0.027±0.010mm;
其中所述x外眼点连线至眶外结节连线间距是指采用的照片上的外眼点连线和颅骨的眶外结节连线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所述y眉间点至鼻下点连线至骨眉间点至鼻棘连线间距是指照片的眉间点至鼻下点的连线和骨的眉间点至鼻棘连线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所述z鼻下点至颌下点连线和鼻棘至颏下点连线间距,是指照片的鼻下点至颌下点连线与颅骨的鼻棘至颏下点连线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所述破碎颅骨颅像重合采用的照片偏转角度为+15°~ -15°,仰俯角度为 +5°~ -5°;
(3)判定照片上相应的点或线与颅骨上相应的点或线重合或相差的距离在步骤(2)各项指标可允许的范围内,判定照片上的人和此颅骨是同一个人,只要一项否定,就判定为非同一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立华,未经万立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174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